分享好友 湖湘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诗经中有首41个字的诗,堪称史诗,比《左传》《史记》还详实

2024-11-07 21:5217120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史诗,比如古希腊最著名的《荷马史诗》。远古的史诗,常常通过民间传唱的形式,予以流

传。中华民族的史诗最早是以上古神话的形式得以流传,比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女娲造人等等。后来,我们有了《诗经》,

其中也有大量关于历史的记录。


由于我们民族较早进入了“信史”时代,也就是我们的历史是由专门的史官加以记录整理,由专门的人员予以修订和撰写。因此,

从先秦以后,我们民族的诗歌,主要是用以“言志”和“抒情”,史诗的功能,被卷帙浩繁的史籍所代替。中华民族的历史典籍

众多,《春秋》、《左传》、《尚书》到《史记》,再到《汉书》,再到《二十四史》。这些是正史,此外还有数不清的稗官野

史,还有数不清的文人笔记,将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彰显到极致,演义到极致。


不过这些历史典籍,都是写给通晓文墨的文人所看,对于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还是很遥远。因此虽然在正统诗歌中,记载历史的诗

篇少了,但是在民间诗歌中,还是有很多“史诗”性质的作品。这些作品寓意褒贬,体现了底层百姓的历史感受和是非观念,也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首诗,就是一首作者不详,年代久远,却堪称史诗,记载比《左传》、《史记》还详实的

作品。这首诗就是《龙蛇歌》。 《龙蛇歌》 先秦:佚名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四

蛇从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这首诗乍一看,十分怪诞,颇有点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感。一条龙在天上翱翔,后面跟着五条蛇。龙最终返乡,功成名就,其中四条

蛇也跟着得到了好处。可是有一条蛇,却不知道怎么回事,羞愧不已,不愿意再与那些龙蛇为伍,最后居然在荒野中,孤独悲惨地

死去了。 这首诗明白如话,似乎无需更多解释。然而这个怪诞的故事却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记录了一段最真实的历史。这段

历史由于种种原因,甚至被《左传》、《史记》有意忽略省去了。这段历史的主人公,名叫介子推! 介子推是何许人也?按照诗歌

的描述,他就是那条羞于与龙蛇继续为伍的蛇,孤独地死去。他的死很悲壮,是被火烧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在清明节之前几

日设立了一个寒食节。寒食节这天,不能生火,以此纪念介子推。


这首诗中的龙,也是确有所指,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这个人文治武功,从一个流亡者变成了一位霸主。而这位真龙

天子之所以能够称霸,与他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有密切关系。 当年骊姬之乱,晋文公流亡,足迹遍及于狄、卫、齐、曹、宋、郑、楚

、秦等国。然而这条龙的背后,却有赵衰、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这些贤士辅佐,此即所谓的“五蛇”(见《史记》),《左传》

所述五人与此有出入。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史记》,还是《左传》记载的诸位辅佐之臣,都没有“死于荒野”的。这显然与《龙

蛇歌》表述并不一致。事实上,后人都知道,晋文公能够称霸,不得不提那个“死于荒野”,却没有得到“露雨”恩惠的介子推!



相传,晋文公流亡的时候,饿晕过去,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晋文公大为感动。晋文公后来分封群臣时却忘

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

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事实上,介子推在晋文公称霸的事业上的贡献,绝对不会仅

仅只是“割股”一事。介子推其实也是辅佐晋文公的重要能臣,即《龙蛇歌》中的“蛇”。然而这条蛇很不一样。《龙蛇歌》中并没

有说他是因为得不到封赏而隐居,而死于荒野。而是强调一个“羞”字。此为何意呢?


介之推“羞之”的原因,《左传》与《史记》中其实也有所记载。介之推认为,重耳之得以回国立为晋君,乃是天意,而赵衰、魏武

子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而竟获得封赏,这是“上(指晋文公)下(指赵衰等人)相蒙”。羞于与这些人为伍,归隐绵山,至死

不出。这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因为一种高洁的精神品质。 这种高洁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高,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清高,颇有点“酸”

味,而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愿再去沾染所谓的雨露恩惠,是纯粹的“高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