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出身农夫的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想尽办法把儿女安顿好,经营自己的家庭。
安庆公主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女儿,嫁到了家境一般的欧阳伦。
眼见婆家的日子不好过,公主就赖在皇宫,不愿意离开。过年前几天,马皇后好说歹说,公主勉为其难地去了婆家。
大年初一,公主就坐轿子,回到皇宫,给父母请安。
朱元璋问:“给公婆拜年了吗?”
公主摇头,表示没有。
朱元璋转身,写下一副对联,递给公主,说:“赶紧回婆家,孝敬公婆,初二再来娘家。”
公主到家,打开对联——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
从此,公主听从朱元璋的话,知道感恩,也孝敬公婆,敬畏规矩。
认真解读对联,家庭关系的处理方法,皆在其中。
01
父母和子女:羊跪乳,一报还一报。
《增广贤文》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没有什么智慧,也很柔弱的羔羊,都知道知道感谢父母,乌鸦是讨厌的动物,却也知道感恩父母,有可取之处。
报父母的恩情,这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根源,千万不要弄丢了。
当你在父母面前,不做白眼狼的时候,就会发现父母给予的爱,是无穷尽的。也许父母是农民,不能给你很多的钱财,房子
也没有,吃喝都困难,但是苦难之中,父母真的拼尽全力了。
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困,家里留下的谷种,都被官兵抢走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穷苦之下,父母先后过世,连落葬的地,都没有一块,棺材板都买不起。
朱元璋到处借钱,借地,但是没有人愿意给。本地的财主刘继祖,看不过去,拿出一块地、几两银子,帮助朱元璋处理安葬
事宜。
多年后,朱元璋做了皇帝,说:“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
可忘。”说完,给刘继祖封了义惠侯。
父母走了,但是恩还在,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人,也如同再生父母。这是朱元璋用行动阐释的道理。
做人,一饭之恩都要报答,怎么就能忘记父母给自己吃了十几二十年的饭呢?回报父母再多,还心甘情愿,关系就没有处理
不好的。
02
儿媳和公婆:媳敬婆,敬人者人恒敬之。
儿媳和公公婆婆之间,不是真正的父母和女儿的关系,因此处理起来就麻烦多了。
太多的儿媳,开口就说:“没有人规定要孝顺,除非你帮忙带娃,除非你给钱......”
也有公公婆婆开口就嫌弃儿媳,这里太丑,那里不够勤快,还显得物质,工作不好,工资不多。当有矛盾的时候,公公婆婆
就说:“我靠儿子,不靠你。”完全没有视如己出的样子。
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关键在一个“敬”字。
《广韵》里写道:“并居庆切,音竟。”
没有血脉关系的人,能够亲切和蔼,那就好办了。
在《了凡四训》里,写了很多持家的道理,也讲解了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家庭情况。
袁了凡的父亲过世早,母亲李氏拉扯几个儿子长大。
儿子们都长大了,母亲就选择独居。
虽然分家了,但是个个儿媳都敬佩李氏,但凡做了鱼汤等好菜,就安排仆人送给李氏。
在做衣服的时候,儿媳也会请教李氏,如何节约成本。
“治家之事,道德为先。道德无端,起于日用”,尊重是起码的德行,是家庭和睦的根本。
不可能每个人的三观一模一样,尤其是婆媳之间,成长环境不同,生活年代不同,难免有矛盾。
唯有尊重,才能让自己主动示弱。大家各退一步,就有了一碗汤的距离,都好过日子。
03
亲人交往中:天经地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菜根谭》里一段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
怀恩,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如果亲人之间,什么都要计较,那就像市场里买小菜,整天在讨价还价,不讲人情。
得到恩情的人,时时刻刻想要报答,也会增加心理负担。
给大家好处的人,等着回报,并且要对方回报一模一样多,那就永远不会满意。
唯有把得到、失去、付出都当成天经地义的,就好办了。你给我一只鸡,我回你一碗水,价值不同,情谊一样多。
朱元璋做皇帝之后,努力寻找失散的亲人,哥哥过世后留下的儿孙,都得到了照顾。三哥,追封为临淮王;二哥为盱眙
王.....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应该的,没有对错。
把心态放平,一切物质有关的事情,都不值一提了。
04
《礼记》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经营自己的家庭,关键在你是否用心,有没有找到支撑点。不要盲目去用外物来支撑,要学会寻找内部的力量。
一家人就像石榴籽一样,团团抱在一起,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给予家庭的,到头来都会回到自己身上,付出也是幸福,得到是双倍幸福。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能够念好的,唯有“爱”。
从今往后,爱人爱己,爱家爱情,人旺家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