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湖湘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王阳明的三个锦囊

2022-04-29 09:487240

他,5岁时,仍不会说话;

12岁时,才正式上学;

13岁时,母亲去世,幼年失恃;

22岁时,考进士不中;

25岁时,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

28岁时,参加礼部会试,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

35岁时,宦官刘瑾擅政,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如此坎坷的前半生,并没有阻碍他成就后来的丰功伟绩。

他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的一生坎坷,却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还被后人所吹捧。他究竟有什么锦囊妙计?人生路上本就不平坦,王阳明留给世人的三句话,却让世人得到了警醒。


锦囊一: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把所有的艰险都看作浮云,随他去吧。

王阳明在被贬途中,差点被人加害,王阳明只好在途中抛下衣物,装出投水自尽的假象,然后搭乘商船去舟山才免去一死。到了龙场驿站,又是困难重重,但是王阳明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对自己说:“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不久后,王阳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和夸奖,人们纷纷解囊相助,也一起开荒种地,生活慢慢的越过越好。

面对坎坷,王阳明没有辗转反侧、夜夜难眠,而是抬头望天,学会释然。男人也应该一样。


锦囊二: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在被贬龙场驿站后,住宅环境恶劣,对于王阳明来说简直是煎熬。

但是,王阳明却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仍然不忘时常静坐,苦苦追寻圣贤之道。

想了数日之后,终于在一天夜里,王阳明顿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意思就是: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本心”,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忠奸,能够判断世间的一切事物。随心而动,随意而行,这就是“心即是理。”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而中华哲学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也就此诞生。

这种“心学”修身养性,对做事做人都有好处,王阳明将这些思想耐心传授给当地居民。

王阳明困顿之时,仍不忘探索圣人之道,他能有日后的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


锦囊三: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后来王阳明仕途越走越顺,但他仍然不忘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得意忘形,要谦虚处事。

王阳明有言: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也就是说,省察克治是在有事时的存心养性,存心养性是在无事时的省察克治。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也正是因为王阳明对自己时时省察,才始终受众人尊敬。

依据王阳明的三个锦囊,可以帮助现代人打开视野、格局,领悟到不同以往的人生智慧。

王阳明的人物故事充满了哲理启发,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可以指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向。

都说男子欲成大器,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广大的人脉与钱,然而王阳明却认为,男人的后半生运势,靠的并不是钱和人脉,而是牢记这三个锦囊,只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脉和金钱。

王阳明一生传奇,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代圣贤,他的心学智慧更是被学者奉为圭臬。

《王阳明全集》影响了无数人,都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就连南怀瑾、郭沫若、余秋雨等人也称赞王阳明是最了不起,看王阳明便可加强阅历和人生智慧。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亦或是步入社会的青年、创业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板,都值得去认真阅读。

如果你还身处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阳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难,都能在里面找到应对之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