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色人物,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在诗词方面的建树也是有目共睹,甚至有人评他
的词作完全能够比肩宋代的苏辛而犹有过之。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但也有人说,他最好的词并不是《沁园春·雪》,而是这首《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如一个成熟的中年人,视野广阔、冷静稳重,《沁园春·长沙》则像是一个活力的青年,敢想敢做、无畏无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沁园春·长沙》有着敢问天下,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度,确实比《沁园春·雪》更能让人热血沸腾,有种要想
成就一番伟业的冲动,平生一股豪迈之气。
\
《沁园春·长沙》——伟大的人总是有伟大的抱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那寒冷的秋日,眼前的湘江正缓缓地向北流去。
这首词起句平、缓,如音乐的序曲,将情绪慢慢地调动起来。
词人将季节、地点、江的状态写的很细节,使整个画面如一幅画卷一样慢慢地铺陈在读者眼前,代入感极强,仿佛自己此
刻也正站立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北去,心中感慨万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那千万座高山都已成了红色,一层层的树林也全被染上了颜色,江水清澈碧绿而透亮,千百艘船只正争先恐后地破
浪而驰。
继续写景,视线则由远方收回,近处落墨,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湘江秋景。满眼的红色,何尝不是借指火热
的革命,“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誓要把革命的烈火与光明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百舸争流”则象征着热火朝天的
革命事业,人人斗志昂扬,奋力争先,有着无尽的感染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鹰在天空中搏击翱翔,鱼在水底轻快的遨游,万物都在各自的天地间为自由而努力。
这几句则抒发了词人的感慨,连各种动物都在为自由而奋争,何况人呢?
写到此时,场景远近结合、动静转换,再由静到物思人,为后面接下来的抒情进行了足够的铺垫和气氛的烘托,显示出词
人对全局极强的把控力和出色的写作才能。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惆怅地面对着广阔的宇宙,不禁要问,这苍茫的大地,究竟是谁在主宰?
这一问,振耳发愦,问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问出了他想要搏击天下的豪情胸怀,毛主席的王者气度一时表露无遗。
在写这首词时,毛主席还不到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而革命事业刚刚起步,未来如何谁也无法预料,但那时
他就能有如此壮志豪情,充分展现出他的家国担当,敢于直面强权,改造旧世界的奋争精神。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带着大家来到我们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让人回忆起往日浓稠的峥嵘岁月。
百侣齐游,说明革命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以峥嵘形容岁月,化无形为有形,更显岁月的残酷和革命的艰难险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大家都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年纪,充满着风发的意气,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这既是对青春年代的动人回忆,也欣慰于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并肩战斗的同志,展现了革命者的动人风貌。。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大家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写下激情昂扬的文字,把那些强权看作粪土一样。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为普通人,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这里
与前面的”谁主沉浮“进行了有效的呼应,算是一个回答,能主沉浮的,便是挥斥方遒的我们这一代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一起到江中去畅游,激起的水浪把飞快前行的船只都阻挡住了。
这一句更是豪迈无比,将当年充满壮志豪情的那段岁月展现得淋漓尽致,有这样一群年青人、有这样一群无畏无惧又有壮
志豪情的年青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
一个有力的反问句,全诗戛然而止,却余音不绝,令人心胸激荡。
这首词一开始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活力,对自然美丽的景色和顽强的生命力进行了赞美与讴歌,紧接着通过对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的描写来表达生物对自由的渴望和奋争,传达出词人想要表达的启迪和激励。
接着词人开始发问”谁主沉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始回忆过往和同学们在一起奋斗的岁月,这些回忆让人感
叹时光匆匆,却也在众人的内心点燃了对未来的追求与信念,唤醒大家内心深处曾经的梦想。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景物和人物描写,散发着年轻人的奋发豪情,凝聚着对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
神力量和追求自由、改造家国的壮志雄心,充分展现了毛主席在青年时代的过人胸襟和卓越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