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湖湘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说说“重阳节”

2021-10-14 22:035950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起始于上古时代,普及于西汉时期,鼎盛于唐代以后,是由上古时期人们的原始信仰和对于天象的崇拜慢慢演化而来,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重阳节”又被称为双九节、祭祖节、登高节、敬老节,与春节、清明、端午等节日一样,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俗话说“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九”在我国古人心中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易经》认为“九”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这也就有了“重阳节”的说法。

重阳节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中也不乏一些流传甚广的经典传说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位瘟神出现在了河南省的汝南县,它每逢九月初九就会出来作恶,令当地百姓人心惶惶、苦不堪言。

话说有一年的九月初九,一位叫做恒景的少年在父母的灵位前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带走他们的瘟神制服,消除它对当地人们的伤害,于是,他决定拜访仙山,学习法术。下定决心之后,恒景踏上征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位神力超群的仙女。

仙女教会了恒景伏魔法术,并嘱咐他回到老家之后,在九月初九这天,要先将村民们带到山上避难,然后再给每个人一片山茱萸和一杯菊花酒。

恒景按照仙女指示,发现九月初九瘟神出现时,闻到山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后,就不敢靠近了。于是,恒景就凭着从仙女那里学到的手段,与瘟神展开决斗,并最终杀死了瘟神。

后来,插茱萸喝菊花酒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这天的习俗主要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等。

01 登高祈福

重阳节“登高祈福”的风俗历史悠久,据说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普及,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

重阳节登高祈福习俗的来历据说是源于上面我们所讲的“恒景伏魔”的故事,俗话说:“九月初九,登高喝酒”,指的正是每年九月初九这天,登上山顶,喝下菊花酒。

此外,古人对于山岳十分崇拜,认为深山之处必有神灵,在重阳这天登高祈福,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02 秋游赏菊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在汉族的古俗中,菊花又象征长寿,所以,重阳节就有了“秋游赏菊”的习俗。

据说赏菊及饮菊花酒,早在三国时期起就已经流行起来,每年此时,倾城的人都会秋游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

到了北宋时期,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更盛, 此时的菊花已经有了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达到鼎盛时期,且不再限于九月初九这天。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秋游赏菊已经成为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03 佩插茱萸

“配插茱萸”的习俗是旧时汉族的一种节日风俗,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在古时候,九九插茱萸的习俗鼎盛,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又名“越椒”、“艾子”,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我国的古人认为,在重阳节的这一天,配插茱萸可以起到驱虫湿、逐风邪的作用,于是就有了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插在头上或是磨碎放在香袋里的说法。


04 拜神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祭祖节”,至今,在我国岭南一带“拜神祭祖”习俗仍在盛行。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重阳节这天,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重阳节这天的忌讳主要有:忌说节日快乐和忌送菊花等。


01 忌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忌讳说节日快乐。因为,按照我国的传统,重阳节这天是避灾的日子,所以才有了配插茱萸,登高祈福等传统习俗,这样的日子里,如果说节日快乐,的确有些不妥,可以说一家平安等祝福语。


02 忌送菊花

虽然重阳节有秋游赏菊的习俗,但是重阳节是十分忌讳送菊花的。因为菊花在老一辈心目中是祭花,是赠送给故去之人表示哀悼的鲜花,所以如果送菊花给别人,一定会让对方很生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