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让梦想的种子在建筑设计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作者:孙浩晨 (上海市邵阳商会推荐)
“你学建筑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专业和商业上有成就的建筑师,还是一个解决大众问题的建筑家,亦或是只为了寻找自己独特的情趣?”看到了一本陈旧的书叫做《给青年建筑师的信》,可能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我未来要做什么。
我叫孙浩晨,来自湖南新邵,2009年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来到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加入日本MAO一级建筑事务所,2015年正式成立目心设计研究室,现任主要负责人。
一、 十年沉浮,朝圣行者
十年前,我独自一人拖着行李来到上海,像大部分普通大学生一样,带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开始了大学生活。
就在大三的暑假,我偶然得知一位好友的学长在中央美院读建筑五年级,因为中央美院是每一个美术学子心中的艺术圣殿,我便决心去拜访他,向他求学。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来到望京花家地南街,便被转角处的弧形建筑所吸引,后来才知道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央美美术馆。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设计狂人” 郭学长,是在建筑学院的第十工作室,当时他正在和几个人讨论一所学校设计方案,在所讨论的模型旁边放着不同比例的精致模型。我和他说我也想一起参与,借此机缘我也就住在了央美校区的工作室里。在那段求学的时光,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室度过的,不是工作就是学习,对于当时的我来说,30平米的工作室内便是一个世界。
除了实习上配合郭学长做一些项目郭学长也鼓励我多出去看看。比如去看看转角处的央美美术馆,他教我行走、记录、思考,每走到一处都要学会说出自己的理解。期间,他向我谈到了矶崎新,伊东丰雄,黑川纪章,慢慢地又谈到SANNA,藤本壮介,石上纯也,谈到了日本的建筑传承,也谈到了日本战后的建筑哲学和民众的生活哲学。如果说之前我一个人在图书馆是在聆听各位建筑师的论述,那么在这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建筑家在交流,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聆听,他是我的建筑启蒙老师,也提升了我对于系统建筑学的认知,带领我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除了小范围的考察外,有时候他还带我去其他Studio去走访。期间,我认识了798的工作室的韩文强老师。项目不忙的时候,我们随意地坐着唠嗑,聊东西方的建筑,聊不同的作品,聊故宫,聊雅典神庙,聊胡同……我想建筑师的文人气质大抵如此吧
“来了北京,就多出去走走,感受北京和上海的不同,这也是一种学习 ”。在韩老师的建议下,我借了辆自行车,问了一些知名地标和他们推荐的有趣的项目,便开始了北京骑行。约足足有20天的时间,我都是在骑行中度过的。天安门,故宫,长城,798,前门大街,东西单,建外SOHO,朝阳门SOHO,国贸三期,大裤衩,鸟巢,奥林匹克公园,蓝色港湾,草场地,三里屯,后海,烟袋斜街,各大胡同,路途中不断地记录着设计的艺术。有一次去逛前门大街,正好同在展出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这场展出颠覆了当时的我对于设计,生活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现在回想起来,生活中的很多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这些看似偶然的行为从未离开过自己想走的轨道,而也正是当时的行走,才让我开始停下来思考如何做设计。
当我再次返回学校读书时,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或许是在某种程度上,这场行走已经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设计之路。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问到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会告诉他,“未来我要成立属于自己的设计工作研究室”。
二、以梦为马,从心出发
根据长远发展,既然要做工作室,就要有工作经验,于是我选择进入了日本MAO一级建筑事务所进行系统、深度的学习。
整个公司大约200人左右,分成了10个组。刚实习入职的时候我显得很兴奋,就在以为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却被当顶浇了一碰冷水,我被安排做“最没有意义”的工作内容:图纸扫描。内心的抗拒和才华的无处施展让我一开始是拒绝的,但,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站在塔尖,必须经受的住基层的磨砺。于是,自己每天都重复着厚重图书的彩印工作,我惊奇的发现在扫描的同时可以阅读这样的一本经典读物,我一边扫描,一边翻阅,在觉得不错的参考意向上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 后来,我带着这些成果向总监汇报,赢得了最初的认可,她让我开始参与项目的设计。
也就在数不清的黑白昼夜和争分夺秒的项目创作中,我也从帮忙打印图纸的实习生晋升到项目负责人的助理,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师。我的梦想种子也在建筑设计的沃土上逐渐生根发芽!
三、不负韶华、青春礼赞
机会总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建筑梦想也伴随着土壤的肥沃而不断的成长。2015年,我和合伙人张雷实现了与梦想近距离的接触,成立了目心设计研究室。但奔跑在青春赛道的路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参加完中国设计星失利后,
有人问我参赛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认识自己!”正如“山本耀司”所说:“自己是什么?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与很强的、水准很高的人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在摔倒的几个跟头后也让我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中国不同的优秀青年设计师在绽放和表达自己,和大家一起进步,这也是我促进自己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
带着这份初心,接下来几年的工作与作品也斩获了不少获奖,同时赢得了包括了美国室内建筑杂志,纽西兰诠释杂志,韩国杂志等在内的国内外专业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在我建筑设计路上的点滴,我很赞成Bjarke Ingels建筑设计的理念:即对所有“有理”和“无理”的要求都说“是”,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要素,做好功能、时间、预算、施工节点的各项把关。
相比于大众时代的设计追随形式,现在我们为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也更加关注人和人 、人和空间的关系,一种氛围,而非空间本身的实体感。通过“创造关系”的设计,围绕客户而服务,在方案的推敲过程中我们也都选择有最多可能性的方向进行设计,所以设计的可能性对我们来说,也意味着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增加。随着工作室不断地发展,我们的项目也越来越高标准,高要求。服务的客户也越来越专业,呈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精益求精的团队设计服务也成为了目前工作室目前的主要的战斗旗帜。
设计也好比江湖,在金庸大师武侠世界里,有不同的门派,除了自我修炼外,时不时下山和其他人切磋切磋也是很好的,这样更能知道自己的阶段和位置。设计也好比是青春,用着画笔都可以勾勒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最美好的模样。最后向大家分享SMAP的一首单曲《世界上唯一的花朵》,每个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简单的为了花朵绽放而努力就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作者:孙浩晨、目心研究设计室、1381801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