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沅澧大地上走出了三位革命家,他们志向远大,曾经立志推翻清政府,创立共和,在危险面前,他们从不退缩,勇往直前,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蒋翊武(1884-1913)
蒋翊武,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湖南澧州(今澧县)人,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出身平民家庭,幼年时期曾在澧兰书屋就读,接受传统启蒙教育。
1898年,蒋翊武转入安福(今临澧县)梅溪桥私塾就读,开始接触到维新思想。1902年,清廷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举行,蒋翊武却是不愿参加,并称之为“奴隶功名”。1903年,蒋翊武进入澧州高等小学堂(今澧县第一中学)就读,后又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设在常德)。
1904年,华兴会准备发动起义,蒋翊武积极响应,协助宋教仁,后来起义事泄,清政府大举搜捕,蒋翊武因此被开除学籍,只得逃亡到老家。1905年,蒋翊武前往上海,于第二年进入中国公学就读。同年,经刘复基介绍,他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期间,他还创办了《竞业旬报》,宣传革命思想。
1907年,蒋翊武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清政府所通缉,被迫回到老家。1909年,他再次前往上海,没过多久后,又前往汉口,出任了《商务报》的编辑。同年,他加入了革命团体,群治学社,并加入到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
1910年,群治学社改组为振武学社,第二年,振武学社又改名为文学社,蒋翊武被推选为社长,刘复基为参谋部长。他任职期间,文学社成员在武汉新军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员迅速壮大。
1911年9月,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蒋翊武被推选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为武昌起义做准备。10月9日,起义计划暴露,蒋翊武不顾安危赶到武昌,决定提前起义,期间,为清廷抓捕,乘机逃逸。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蒋翊武回到武昌,就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兼联络使,后又补任为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11月,蒋翊武被推为战时总司令部监军,后又接任护理总司令。12月,清政府与革命军停战,蒋翊武辞去总司令职务。
1912年,袁世凯将蒋翊武调任到北京,出任临时大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袁世凯授予他的是闲职,希望他能够在北京安分点,袁世凯后来还想授予蒋翊武中将军衔以及勋位,都被他给拒绝。同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主持了成立大会,蒋翊武前往参加,被推举为参议,并兼任了汉口交通部部长。
1913年,蒋翊武受宋教仁委托,前往上海、武汉游说,争取各地对国民党的支持。同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蒋翊武回到湖南,响应二次革命,被推选为为鄂豫招抚使。二次革命失败后,蒋翊武遭到袁世凯通缉,被迫逃亡。
蒋翊武打算从广西改道去往香港,途中行至广西全州所属兴安县唐家冲时,为驻军统领所抓捕,押解前往桂林。当年9月,蒋翊武在桂林被当地军阀杀害。1916年,蒋翊武归葬长沙岳麓山。1921年,孙中山出师过桂林,特地在蒋翊武就义的地方立下纪念碑,并亲笔题词“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