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沅澧大地上走出了三位革命家,他们志向远大,曾经立志推翻清政府,创立共和,在危险面前,他们从不退缩,勇往直前,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宋教仁(1882-1913)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中华近代革命的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宋教仁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幼年时期是在当地的私塾中渡过的,之后他又就读于桃源漳江书院、武昌普通中学堂。1902年,深受学校里的革命团体影响,从此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1903年,宋教仁结识了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黄兴,并成为好友,两人志同道合,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1904年,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当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宋教仁流亡到日本,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期间,他创办了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1905年又支持孙中山在东京创办成立中国同盟会,宋教仁任职司法部检事长,是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1906年,宋教仁曾回到国内,想要在东三省建立反清力量,后又前往日本。1910年,宋教仁再次回到国内,在上海任职《民立报》主笔,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宋教仁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人在上海组建起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他任职为总务干事。同年,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倡导建设民主共和政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同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为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席位奔波于各地,发表着各种演讲。1913年3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基本结束,国民党赢得了绝大多数的席位。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为刺客所暗杀,虽经抢救还是不治,于22日去世。
宋教仁是民初时期政坛上的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人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是总理的第一人选,然而,却是死在了暗杀下,死得又不明不白,实在是让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