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代伟人。绝大多数人提起他老人家,都尊称为毛主席。
这是因为毛泽东一生担任的重要职务,几乎都是“主席”:党中央的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等。
毛主席之所以伟大,根本原因无非两点。
一,毛主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
从宏观方面看,这两点毋庸置疑。
不过,窃以为毛主席之所以能成为伟大之领袖,从微观角度看,也有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这些与众不同之处,注定了他的伟大。
这些微观的决定因素,可以概括为“三、四、五”,即“三不谈”、“四法”、“五浴”。
何为“三不谈”?
据湖南一师的老师们回忆,毛主席年轻在湖南一师期间表现十分活跃,经常与同学们畅谈历史,议论时政,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然而,毛主席也有自己的原则,给自己制定了“三不谈”的规矩。
何为“三不谈”?
第一,不谈琐事
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很多同学格外关注尘世俗务,热衷校园内外的逸闻琐事、八卦新闻,对于国家大事毫无兴趣。
毛主席则不然,他虽然出身农村,眼界却极为广阔,不屑于谈论琐事,始终密切关注着世界局势,每天都去学校图书馆翻阅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主席随时关注战事进展,每周都给同学们讲解战争态势,分析原因和走向,讲得头头是道,成了全校知名的“时政通”。
事实证明,毛主席“不谈琐事”的习惯,确实不同凡响。
年轻时的毛主席,不谈琐事,只关心大事,因此足不出国,却能洞察世界局势发展,对于美国的参加一战、《凡尔赛和约》的短暂和平、德国的重新崛起、日本的狼子野心、德国与日本的勾结……等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大事,都做出了精准的预测。
毛主席这一原则启发我们:必须有大格局,不为琐事所累。
第二,不谈金钱
毛主席对于金钱,向来视为身外之物。
毛主席的父亲是一位农民兼小商人,一生汲汲于经营算计,想尽办法赚钱。毛主席年少时,父亲寄希望于他继承父业,但毛主席却打小起便瞧不上“钱”这种东西,而是特别喜欢读书,一心想要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施展抱负。
有一次,父亲让毛主席外出讨要欠款,毛主席要回钱后,回家途中遇见一群难民向他乞讨,毛主席心软之下,竟将讨来的钱全部散给穷苦百姓,招致父亲的一番批评。
毛主席不谈金钱,并非脱离物质讲精神,只是不热衷金钱,不愿做金钱的奴隶。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主席曾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月薪高达120块大洋,但后因志不同道不合,毛主席毅然放弃高薪,与国民党决裂。
毛主席这一原则启发我们:必须有大胸怀,不为金钱所奴。
第三,不谈男女之事
《孟子·告子上》有云:“食色,性也。”
男女之事,事关生命传承,人类繁衍,即便伟人,也不能免俗。
清末民国时期,受西方思想冲击,中国传统观念变化剧烈。一时间,男女之事,从昔日羞于启齿,变得开始登堂入室,学校开风气之先,风潮更盛。
一些青年学子,不汲汲于学业,却热衷于恋爱求偶,荒废宝贵时光。
毛主席虽为热血青年,于男女之事却从不谈论,因为他有更大视野,不为眼前的莺莺燕燕诱惑,不刻意追求情爱,待缘分来到,即为一生挚爱。
1920年冬,杨开慧只身一人来到毛主席教书的湖南一师附小宿舍,与爱人结为伉俪。
没有花轿,没有嫁妆,没有新房,没有鞭炮,没有媒妁之言,但这份爱,却是男女之事的至高境界--精神的契合。
毛主席这一原则启发我们:必须有大视野,不为情爱所惑。
何为“四法”
毛主席一生爱读书,生命的最后一年,仍读书不辍。
毛主席读书有“四法”,每一法均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其一,大量批注。
毛主席读书,尤喜批注。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毛主席便在《伦理学原理》一书用小楷写下近1.5万字的批注,而这本书全文,也不过10万余字。
毛主席熟读《二十四史》,批注最多,论点鲜明,字字珠玑,如今市场上有《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流行,无数读者从中汲取营养,培养出正确的唯物史观。
其二,领悟真谛。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毛主席认为读书不能盲从,必须独立思考。
毛主席读书时,提倡“四多”,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在此基础上做到学思结合,吸取精髓,领悟真谛。
读《三国演义》、 《水浒传》时,别人都推崇帝王将相,文武百官,从未把农民作为主人公去正面塑造,毛主席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其三,广收博览。
毛主席一生究竟读过多少书?恐怕无人可考。
毛主席读书,注重广收博览,政治、军事、哲学、诗歌、散文、小说,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古今中外……无不广泛涉猎,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读书,容易使人疲倦,但毛主席却不嫌累,有人问他:“成天看书不觉得疲劳吗?”
毛主席笑答:“一样东西看多了也实在累。我的休息方法是,一本书看久了,觉得疲倦了,就放下来,换上另一本再看。兴趣一来,疲倦就打消了。换着看书,就等于休息。”
其四,读无字书。
毛主席一生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伟大一生中读了两部大书,一部是“有字之书”;一部是“天下国家万事万物”的“无字之书”。
毛主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黄河内外,走到哪里,便读到哪里、学到哪里,与历史贤哲隔空对话,向劳动人民面对面学习,汲取无穷的知识、深刻的智慧。
正因为饱读无字之书,毛主席才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切体悟,将马克思主义这一部《有字之书》与中国国情这一部《无字之书》完美结合,浑然天成。
何为“五浴”
1917年,毛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文中说道: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一向注重体育锻炼,钟爱“五浴”,即“日光浴”、“雨淋浴”、“冷风浴”、“空气浴”、“冷水浴”,即亲近自然,强健体魄。
早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恩师杨昌济便特别欣赏毛主席的人品和才华,称赞“二子(毛主席与蔡和森)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杨昌济先生之所以得此判断,与毛主席的“三不谈”、“四法”、“五浴”自然是分不开的。
予大胆断言,能做到毛主席上述“三、四、五”者,必可成就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