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人物首页 频道列表

在斯诺眼中毛主席有四张王牌

2024-07-25 20:2884740

在国外记者眼中,毛主席拥有四张王牌,足以让他立于不败之地,成就伟人英明。


“伟大”二字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但是落到毛主席身上,它又能分化出许多具象的概念。美国记者斯诺曾分析过毛主席的伟

大之处,他认为,主席手里有四张绝顶王牌。


斯诺和中国领导人之间有怎样的交情?他所认为的毛主席的王牌是什么?


1960年,中国和美国还没有打碎坚冰,两个国家的关系仍旧处于紧张状态。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一名美国人却突破重重封

锁,朝着中国、朝着毛主席而来。


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和许多政治家都打过交道,和毛主席交情也不浅。


此次行程,还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踏上中华大地。而距离他上一次见到毛主席,也已经足足有20多年。


隔着这么长的时间之河,斯诺见到的,仍然是他记忆当中的毛主席。即使已经成为一个大国的领袖,毛主席也仍然是简单朴素

的样子。


他的身上穿着一套随处可见的灰黑色便装,并不昂贵,相当普通。光看穿着打扮,别人肯定看不出,这个高大的中年人正统领

着一个大国。


他脚上的棕色皮鞋已经失去了光泽,看得出来穿了很久,主人也很爱惜。皮鞋上方是一双垂到脚踝的棉袜,同样被主人穿了很

多年,松紧绳都已经没了弹性。


斯诺又想起他以前在革命年代见到毛主席的场景,当时他还以为这个被国民党重金悬赏人头的男人有多么与众不同,没想到两

人一见面,他看到的俨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农战士。


这就是毛主席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之一,也是他的一张王牌,做个平常人,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走在一处。


他住的窑洞,最奢侈的东西也不过只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他房间里的陈设,和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任何不同。


他不喜欢待在房间闭门造车,经常和人民群众一起席地而坐,畅聊各种人生话题。他也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能够让老百

姓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


大后方搞红色剧院的时候,毛主席还喜欢钻进观众席,大大方方地和所有人一起看戏。看完之后,他们还得讨论一番,思想启

蒙的种子,就这样悄悄种进了老百姓心里。


一个领袖,在群众面前没有距离感,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放眼全球,斯诺很难在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身上感受到相似的气质。即便只看中国,他也没有看到蒋介石身上有类似的品质。


所以国民党会失败,共产党会成功,这都是有原因的。毛主席的王牌,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推动者。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有一个王牌,用斯诺的话来说,叫“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这是他得天独厚的能力,使他如同一颗从天而降的紫薇星,在水深火热的状态下拯救中国。



当然,如果仅仅用天赋来形容这种能力,未免对毛主席不太公平。事实上,天才本来有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

九的汗水。


因为虚怀若谷、眼观世界,所以毛主席对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常常会有近乎直觉般的准确预判。


就拿抗战来说,他认为,在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起来之后,我们也没有办法快速战胜侵略者,取得战争的胜利。但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拖住侵略者的脚步,将之变成一场持久战。


这样一来,日本与德国两大侵略国就无法合作,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东欧战场上的苏联,都能腾出手来收拾乱局。


事实证明,世界政治变化的每一步,都在跟着他的分析走。


这两张王牌已经足够厉害,不过斯诺认为,那还不是毛主席的全部。更加厉害的王牌,还有什么?


美国记者斯诺分析,毛主席手中拥有四张王牌,每一张都是制胜武器。


主席的“王牌”,还有哪些惊人之处?


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铭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毛主席的第三张王牌。


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书上的教条是僵硬的,社会现实却是在每时每刻变化的。所以把教条当成真理的人,注定会被时

代淘汰。


而在毛主席心里,教条是一种比牛粪更没用的东西。它既不能肥沃土壤,也不能滋养植物,只会把整个国家带到完全偏离的

轨道上。


所以毛主席爱看书,爱学习各种理论,但从来不迷信书籍,更不会迷信权威。当他被别人当成权威时,他也坚决不肯放任这

种思想的蔓延。


中国的领导干部,不应该坐在办公室里指挥革命,领导建设。同志们需要走出去,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走进老百姓的

生活,这才能掌握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


早在学生时代,毛主席就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每到节假日,他总是不肯安安分分地待在图书馆,而是会以一种游学

的形式,走遍祖国的农村城镇。


他会到别人家里做工换钱,会在烈日下的农田里挥汗如雨,会像自来熟一样串门聊天。经过这样近似于田野调查的工作,他

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中国的农村。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之前的一次次自来熟,又怎么会有后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与众不同的革命之路,只有

中国才能走出来。


而毛主席之所以能自信地提出这条路线,一切底气,都是基于他遍布农村的脚印,基于他实打实的调研结论。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的这个思想,放在今天同样适用。并且,它还永远不会过时。


1960年再次来到中国时,斯诺惊喜地发现,现在的毛主席还是像之前一样,喜欢走出去。


他会到各个大城市视察工作,会给基层生产单位搞个突然袭击,与基层干部们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就连去幼儿园视察,

他都会以平等的姿态和小朋友们交谈。


尊重实际,立足现状,重视实践的作用,摒弃一切无用的教条,这正是毛主席最有力度的一张牌了。


最后,毛主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知识渊博。斯诺提到过很多次,他具备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素质。


相信大多数朋友都听到过一个传说,毛主席最喜欢在闹市中读书,目的是锻炼自己静心的本事。


能闹中取静,能把书里的东西读进去,这就代表,以后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他都不会停止学习。


的确,书籍是毛主席的一生至爱。他老人家留下的遗产中,钱财一类的身外之物寥寥无几,书籍这类精神财富却是相当

丰富。


从少年时代开始,毛主席就酷爱读书,并且从书中学到了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那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正是这么来的。


他看书,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他很爱读历史故事,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小说必然在其书单当中。


他也爱研究哲学,并且可以为了一个哲学问题废寝忘食。他还喜欢研究国际政治,哪怕青年时代从没出过国,他也能从书

中了解世界的全貌。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毛主席看书,不仅要打开黄金屋的大门,还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黄金,再把黄金化用为自己

的东西。


他看的不是浅表的故事,而是深层次的规律,是隐藏在一个个精彩故事背后的内涵与理念。


比如《三国演义》,群雄逐鹿的故事情节当然刺激又跌宕,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


但毛主席更多的还是会着眼于三个国家各自的发展变化,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施政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用学贯东西来形容毛主席,这是毫不为过的。


四张王牌,缺一不可,成就了毛主席一代伟人的风采。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斯诺就深深为这样的风采折服。


他对毛主席如此了解,他们之间,又还会发生哪些感人的故事?


美国记者探究毛主席,手中握有四张王牌,是享誉世界的伟人。


被评为最友好美国人的斯诺记者,与中国还有怎样的缘分?


毛主席一生朋友遍天下,斯诺是其中之一,这毋庸置疑。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还没有见到毛主席之前,斯诺对共产党的印象十分刻板。当然这不能怪他,怪只怪国民党的舆论手段太强大,把共产党

塑造成了无知残暴的集体。


而当他真正见到自己无比好奇的那个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坚毅、谈笑举止很有风度的男人。渐渐地

他才知道,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错得离谱。


他的到来,也正符合毛主席的期待。


在我党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大做强之前,我们急需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改变当下的不利地位,把中国共产党的真正面貌

展现给世界。


斯诺的镜头和文字,正好可以担当这一窗口。


他为毛主席拍了一张郑重其事的半身照,照片中的青年伟人头戴红军军帽,身穿红军军装,气宇轩昂。


鲜为人知的是,照片拍摄当天,毛主席头上本来是没有军帽的。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戴军帽的习惯。


斯诺希望他能完整地展示红军形象,所以建议他还是戴上军帽。于是,他只好向旁边的警卫员临时借了一顶帽子。


可两人的头围不一样,警卫员的帽子太小,毛主席戴不进去,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斯诺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灵机一动,把他头上的红军军帽摘了下来,借给毛主席。这一戴,竟然正合适,很

快,一张经典的照片就诞生了。


一顶帽子的传递,代表着一段往事的见证,以及一段感情的承载。


斯诺拥有很强的职业操守,尽管他是个美国人,但笔触从来都公正客观,真实还原了他眼中值得尊敬的共产党,以及最伟

大的领导人。


在中国游历的那些年,斯诺对这片辽阔的土地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并且生出了类似对第二故乡的眷恋。


在他看来,中国拥有一群最勇敢的人民,拥有一个英明伟岸的领路人,拥有许多共赴国难的仁人志士,拥有深厚悠久的

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拥有从未间断的传承。


中国是一个屹立不倒的国家,中国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最本质的特征,让他这个外国人也生出了无限的向往。


他在1960年的访华行程,打碎了一部分存在已久的国家隔阂。他也像当初介绍共产党一样,把新中国介绍给世界。


同样,毛主席也用与从前一样的热情和真诚,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


遗憾的是,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斯诺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他有预感,自己见不到中美正式建交的那一刻了。


1972年,他的生命走到了终点。最后的光阴里,他交代了遗愿,直言:“我爱中国!”


他要把身体的一部分留在中国,成全自己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另一部分则回到美国,安葬在赫德森河畔,渗入大西洋,

与人类相连。


他去世的那一天,距离尼克松访华这一伟大的事件还有6天。


第二年,他在中国的骨灰安葬仪式正式举行。毛主席对老朋友的去世深感悲痛,送来花圈悼念。周总理更是亲自出席仪式,送

别朋友最后一程。


故人一个接着一个凋零,毛主席又失去了一位值得深交的伙伴,一位新闻阵线上的斗士。


斯诺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对毛主席十分了解,各种分析更是有鞭辟入里的精炼。


毛主席的四张王牌,是很多政客终其一生都无法拥有的武器,让他无比敬佩。他让这四张王牌被更多人看到,从另一个维度

记录了毛主席的伟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