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湖南省一处集市上,许多想要讨口水喝的百姓来到公所(指旧时的区、镇、乡、村政府)内,一边喝着水,一边对着墙上毛主席的画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工作人员对这一幕已经见怪不怪了。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姓们都感激毛主席带领大家过上了新生活,见到主席画像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也是正常。
可在人群中,有一位农民却显得尤为与众不同。他并没有与其他人一同歌颂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反而是对着画像时而思考,时而蹙眉。到最后这位农民更是说出一句令大家诧异的话:
“这个人(毛主席)以前是我的兵。”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这位农民。以当时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来说,应该不会有人为了哗众取宠而胡言乱语。所以这位农民说的话很可能是真的。既然如此,这位农民是谁,与毛主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切还要从毛主席参军说起。
一、武昌起义成功,毛主席参军
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来,正在读书的毛主席不禁精神一振,于是打定主意报国参军。
起初,毛主席选择前往汉口报名。不过汉口雨季多,道路泥泞,必须有雨鞋。恰好毛主席有一个在长沙的朋友有一双雨鞋,为了不耽误时间,毛主席赶紧起身前往长沙。
谁料刚到长沙外,毛主席就被守卫拦住了去路。
“站住,长沙现在不能通行。”
听到这句话,毛主席赶紧向周围的人打听情况。原来长沙起义也成功了,只不过还在收尾阶段,所以禁止通行。
既然长沙也有革命军,而且自己都来到这里了,干脆在长沙参军吧。就这样,毛主席被带到湖南新军的招兵处登记信息。
前面一切都正常进行,但当工作人员询问担保人时,毛主席却犯了难。军队规定参军人必须有两名可靠的人做担保,若是没有就不能参军。
毛主席自己孤身在外,就算让有雨鞋的朋友做担保也凑不齐两个人。想到自己一腔热血却无处施展,毛主席与工作人员解释起来。
“我独自一个人在外求学,也找不到担保人呀。而且我是想参军闹革命,不能网开一面吗?”
不论毛主席怎么解释,登记的军官就是不松口。
此时路过这里的朱其升听到了这边的争吵声,赶紧过来询问情况。待看到毛主席满脸真诚后,对毛主席说道:“你跟我走,我给你找个担保人。”
说着,朱其升将毛主席领到彭友胜的面前:“这个小兄弟要参军,但没有担保人。看他仪表堂堂不像坏人,要不咱俩给他担保?”
彭友胜,正是文章开头的那位老人。只是此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手下的这位士兵竟能成为日后的国家领导人。
彭友胜上下打量毛主席一番后,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
“我叫毛润之,是学生。”
“父亲叫什么?”
“毛顺生,农民。”
听到毛主席从容不迫地回答,彭友胜对其好感倍增。而且农民出身的背景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于是和战友一同担保,将毛主席招进队伍中。
又恰好彭友胜的上铺空缺,所以将毛主席安排在自己的上铺,二人因此有了更多相处时间。令彭友胜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处处透露着不同。
二、毛主席的军营生涯
虽然已经弃笔从戎,可毛主席还是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完成训练之余,毛主席每天雷打不动地拿出报纸了解国家大事,也经常向战友们分享一些新鲜事物。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与传统意义上的书生不同。毛主席既会读书写字,又有强健的体魄,各种战斗技巧都学得很快,而且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
有一次在街上,毛主席遇到了一个兵痞拿了一位老大娘的烟,没有给钱就离开了。其实当时有许多兵痞都是这种行为,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惹不起,只能忍气吞声。不过毛主席向来看不惯这种行径,直接追上兵痞要他付钱。
兵痞看到毛主席同为军人,身体又强壮,而且本身自己不占理。虽然心有不甘,却还是乖乖付了钱。
除了路见不平以外,毛主席还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每一位战友。
曾经有一位士兵想要给家里寄一封信,可自己又不识字,思来想去就只有毛主席一人能够帮助自己,于是请求毛主席帮自己写一封书信。
后来毛主席帮人写信的事情传遍整个军营,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毛主席请求帮助。对于求信战友,毛主席总是尽可能的帮助,而且不求回报。有时遇到想要识字的战友,毛主席都会耐心教授,从不吝啬。
曾经被毛主席追要烟钱的兵痞原本想着报复毛主席,可看到他不仅收到彭友胜的赏识,更与所有士兵打成一片。时间一长,兵痞也就不敢再对毛主席升起任何心思。
除了以上这些,彭友胜最佩服毛主席的还有他的思想。
每当报纸上刊登什么国家大事,毛主席都会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讲给大家,并对当前的形势进行深刻的分析。从毛主席的言谈举止中,彭友胜坚信毛主席绝对会有不凡的成就。
等到清政府被推翻后,毛主席参军的目的实现了,也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1912年3月的一个晚上,毛主席找到彭友胜,将他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开口道:“感谢大家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我想回学校读书了。”
听到毛主席的话,彭友胜十分诧异。按照目前的形式来看,毛主席留在队伍里一定能升官,何必回去读书呢?于是不停地劝毛主席留下来。
“我当初参军是为了革命,现在清王朝被推翻了,革命目的达到了,我留在部队也就没有必要了。”
听到毛主席的话,彭友胜也就不再坚持,只是与战友们一同凑钱办了一桌酒席,席上特意为毛主席做了一份红烧肉。
到了离别的那天,彭友胜更是悄悄送给毛主席两块大洋。这对军饷只有七块大洋的军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可彭友胜毫不犹豫地交给了毛主席,可见二人之间的情谊有多深厚。
三、14年后的重逢
从军营离开后,毛主席一直在思考日后应该何去何从。正好看到了一份肥皂学校的招生,学费和吃住都十分便宜。更重要的是,国家正缺少制作肥皂的技术人员,毕业后可以直接工作赚钱。
就在前往肥皂学校的路上,毛主席又看到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招生,这里免学费还包吃包住。仔细斟酌一番,毛主席决定前往师范大学求学。
在求学过程中,毛主席开始了自己传奇的故事。直到1926年,毛主席应邀去广州讲学。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曾经的战友彭友胜也在此处。
当看到毛主席要来广州的报纸,彭友胜异常兴奋,赶紧洗澡理发准备见见已经分别14年的战友。
久别重逢的喜悦一直萦绕在二人心头,一起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涯,又分别讲述这些年的经历。最后,毛主席向彭友胜讲述起国民革命的道理和目标。
这次见面后,彭友胜对当前形势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本想着能够凭借军人的身份一展抱负,可惜国民党内部乱想丛生,彭友胜对其失望透顶。
忍无可忍的彭友胜偷偷跑回家乡,最终选择给地主种地为生。在这期间,彭友胜享受到国家的政策,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此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不过彭友胜的家乡太过偏远,所以仅仅知道新中国成立了,主席是毛泽东,却并不知道毛泽东就是自己的战友毛润之。
直到1951年那次赶集,见到毛主席的照片后,彭友胜才知道自己曾经带过的兵竟有如此成就。
从集市上回到家,彭友胜赶紧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一方面是叙叙旧,另一方面是希望毛主席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这封信寄出去二十多天还没有消息,彭友胜以为主席日理万机并没有看到自己的信,也就逐渐放下了。没想到主席不仅给自己回信了,还让他去找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商讨工作问题。
不过此时的彭友胜已经超过退休年龄,无法再为他安排工作,只能每月给他寄30元钱当做退休金。
与主席联系上后,彭友胜专门种了几棵茶叶树,一到收获的季节就亲手制作好茶叶,再托人给主席带过去。
1969年,彭友胜带着对主席的思念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留下的,只有他和主席那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