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有保持爱劳动、爱妻儿的晚年,给世人做出榜样,才对得住共产党,对得住这个伟大的时代。”
成为毛主席贴身警卫
他曾是中央警卫团的神枪手,给毛主席当过5年警卫,这是他一辈子最幸福、最光荣的经历。1958年2月,他脱掉军装,回到湖南新化大山深处的老家。
耍惯了枪杆的手重新操起了农活,和妻子一起上山下地,任劳任怨隐居深山55年,岁月又将他磨炼成了地道的山野农民。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参军,22岁的奉孝同将年龄改为18岁,怀着满腔热血应征入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当时跟我方交手的是美军,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海陆军部队,而我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地面部队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
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强度仅及美军一个师的一半。正是这种巨大的差距,导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备受美军战机、坦克、火炮的欺凌。
随着美国在仁川登陆,朝鲜在前线屡战屡败,痛失了彻底解放朝鲜半岛的机会。
在长达3年的战斗生活中,奉孝同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娃,迅速成长成为一位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
1953年回国后,中央公安军挑选骨干战士,奉孝同被选到中央公安军光荣的警卫战士。
不久后,毛主席提出在全国各省和广西各专区,以及上海、武汉、天津、广州、重庆5大城市,各选调一名军队干部到中央警卫团一中队,负责内卫一中队主要担负保卫毛主席安全的责任。
高大英俊、枪法出众的奉孝同再次被幸运之神眷顾,成为了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毛主席住丰泽园,奉孝同被安排在其后门站岗。在奉孝同的回忆里,毛主席儒雅随和,是一位和蔼可亲,谆谆教导的长者。
“毛主席很随和,也很讲感情。他曾请我们湖南和湖北籍的战士吃过饭。有一次,李敏和李讷也参加了。主席让她们给每个战士添一碗饭,夹一道菜,没有一点儿架子,我们很感动。”奉孝同回忆道。
奉孝同这批警卫战士选调进入中央警卫团不久,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毛主席听完汇报后说:“我要和同志们见见面,讲讲话。”
1955年5月14日下午3点半,在汪东兴、张耀祠、杨德中等几位领导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前院,接见了第一中队全体警卫战士。
在跟战士们问好之后,毛主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述了党的历史,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和要注意的工作方法。
他说道:“你们做警卫工作的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我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在这里,我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那就是调查工作。”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向来重视调查研究,全国解放后,他自己也经常会到各地巡视工作,体察民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毛主席继续讲到:“你们会到自己家乡农村搞调查,搞调查就不要摆架子,更不能说我是毛泽东的警卫员,是毛泽东派我来的。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
“你们要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实地反映上来。”毛主席还说:“此次调查的内容就是生产粮食、特产等情况,农民生活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征购情况,还要了解干群关系。”
随后,毛主席就调查研究特意写了《出差守则》:
“第一、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第二、不要摆架子。第三,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第四、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第五、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央警卫团的安排,奉孝同自1955年21日至31日,回到了自己家乡——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开始了为期10天的调查。
回到北京后,就当地粮食生产、农民吃粮、卖粮情况,农村干部工作作风以及农民对农业合作社态度等方面写出了调查汇报材料。
7月20日,毛主席在菊香书屋听取奉孝同等人的调查汇报。在询问了几个人的情况后,他话题一转:“有什么情况,你们谈谈吧!”
警卫战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时毛主席看到奉孝同的手上拿着调查资料,便微笑着说:“你的材料能给我看看吗?”
“我写得不好。”奉孝同将材料递给毛主席,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还是讲新化方言?”毛主席边看他的调查资料边问。
奉孝同回答:“改了一点。”
图丨奉孝同当年获得的证书
毛主席:“话难改,心难移,慢慢来就会好些。”
此次调查汇报工作进行了3个多小时,听完警卫战士们的汇报后,毛主席总结说:“你们从几个人中了解了6000万人口的一些情况,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也间接地见到了农民。”
过了一会儿,李银桥前来报告:“饭准备好了,是不是先吃饭?”
毛主席站起来说:“那好,今天我请你们吃个便饭。”
在饭桌上,毛主席看有些警卫员只顾低头吃饭,很少夹菜,他知道大家是有些拘谨,便像慈父一般轮流往他们碗里夹菜,还笑着说:“你们年轻人要多吃点,把这些菜都消灭光。”
吃过饭后,毛主席又与警卫员们拉起了家常,直到天近黄昏,毛主席才起身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警卫战士们依依不舍地向他告辞。
在毛主席身边学习、进步
这次与毛主席的近距离接触,让奉孝同永生难忘。
“回忆年轻时,我很幸运。当时万没想到,我这个出身寒门,不知学堂门朝哪开的人,能有机会在毛主席身边学习、进步。”奉孝同一边回忆一边说。
在奉孝同来到中南海的时候,毛主席已经从西郊香山搬出,与江青住进了丰泽园。穿过颐年堂,在菊香书屋那个四合院,毛主席住在了北房西屋里,有一张木板床,床上摆了半床书。
贴身的卫士都知道,毛主席在睡前,醒后习惯在床上读书、看报、阅文件。
那时,毛主席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经常夜间工作,有时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一般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有时甚至几天几夜不睡。
在毛主席身边的这几年,奉孝同常听毛主席说的一句话:“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
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天天都要读书,天天都要看报章杂志。这个从青少年时代就养成的良好习惯,直到病魔缠身的最后岁月,他老人家还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着。
奉孝同说,毛主席阅读的报纸杂志不仅仅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还有法学,文学,艺术,体育等,还有各种自然科学。
据当时为毛主席管理图书报刊的逄先知同志回忆:为毛主席每年订阅的报刊,包括出版社赠送的,都在百种以上。
一次,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在院子里散步。在散步中间,奉孝同刚执行任务结束,毛主席看到他后,喊他过来,和他聊了起来,向他了解基层的情况。
毛主席问奉孝同平时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奉孝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主席,我读的书少。”
毛主席说:“要多读书啊,很多同志将工作以外的时间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将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
“工作忙,没时间读书;看不懂,没有兴趣读书。这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坚持读书和不爱读书人常说的两个理由。”
“孝同啊,我给你推荐一本我最爱看的鬼狐传奇小说吧,《聊斋志异》。”主席继续说。
“这本书我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读得烂熟。我认为这本书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思想倾向。虽说它主要是写狐写鬼的,但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一些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思想倾向。”
“在这本书中,人物形象众多,但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掌握和描写,做到篇篇有新意,人人有特点,个个有个性。描写的青年女性达几十名之多,不仅个个都是那么漂亮、聪明、热情、可爱,而且性格彼此各不相同。文字也都十分简练,往往只用几个字就把少女的美丽、伶俐等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毛主席滔滔不绝地说着。
“所以,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你。”毛主席转头看向奉孝同。
“好的,主席,我回去一定好好读。”奉孝同说。
“要反复读,多读几遍,至少3遍。”毛主席叮嘱道。
在毛主席身边久了,奉孝同也渐渐发现,毛主席每次读起书来,常常是忘了吃饭。经常都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将饭菜端在面前,他都还不肯放下手头正在读的书。
奉孝同回忆说,毛主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一般都先做两方面的调查。
一是向人做调查,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二是向书本做调查,了解当地的诗文。
一次在成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刚到成都,主席就让奉孝同等人到当地图书馆为他借来《四川省志》等有关四川的书籍。
奉孝同说:在成都我们从没有到餐厅吃过饭。在哪里办公、看书,就在哪里吃饭。吃饭的时候,把面前的文件、书籍稍稍往旁边一推,端起饭就吃。一吃完饭,马上就接着工作或看书。
毛主席的这种学习精神,深深地教育着奉孝同,也影响着每一个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
奉孝同的秘密身份被公开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几年,是奉孝同最难忘的岁月,也是他进步最快的几年。
不仅成为了警卫团有名的“神枪手”,还获得了“执勤能手”、“技术能手”等各种光荣称号和荣誉证书,这也让他引以为豪。
1958年2月,响应国家号召,他脱掉军装回到湖南新化大山深处的老家。
严守机密,是对每个复员警卫员的要求。也正是因为这样,奉孝同回乡后,从没有向身边人提起过自己给毛主席当警卫的经历,镇里的干部也只知道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
在奉孝同回乡之前,毛主席对他说了一句话:“不要给地方为难”,这句话奉孝同一直铭记于心。
回到农村后,奉孝同与妻子一起干农活,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奉孝同一家靠种几亩田和优抚金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改善了家里的条件。
奉孝同与妻子王欢云共育有3个女儿,小女儿10多年前被人拐卖,一直杳无音信;二女儿嫁到了相邻的溆浦县河田乡,家境也十分贫寒。
老两口和离婚多病的大女儿生活在一起,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即便如此,奉孝同都从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向组织上求助。
2005年,新化县民政局从档案中发现奉孝同系抗美援朝志愿兵后,给予他每月510元的优抚补贴。
直到2013年,奉孝同的老伴王云欢因突发脑溢血,并送进新化县人民医院急救。直到这个时候,医生才发现了他的光辉过往。
当时他的大女儿刚好也在这家医院治病,在医院医护人员护送女儿回家的路上,女儿无意间将秘密泄露了出去。
就这样,奉孝同作为毛主席警卫的身份公开在了人们眼前,他也因此成为了公众关注的对象。
由于贫困,奉孝同这55年从未走出过新化县。所以在当被问道最大的心愿时,他说:“毛主席的教诲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十分怀念他老人家,有生之年如果可以实现这个愿望,我死也值了。”
12月18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奉孝同来到了韶山,参观了毛主席的故乡,完成了多年来的夙愿。据随同照顾的医生说:“他一夜没睡。”
在距离毛主席铜像还有100米的时候,奉孝同就走起了正步,对着毛主席的铜像敬起了军礼。
在来到毛主席铜像前,他将从家里带来的糍粑和腊肉摆在了主席铜像前,还为主席献了花篮。
他眼里噙着泪花:“主席,我来看您了,虽然已经过去50多年,但您的教诲我永生难忘。”
在离开韶山前,奉孝同还将随身携带的50多年前的警卫团工作时写下的5本日记,全部捐给了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备处。
秦孝同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到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对于他的这一愿望,新化县委、县政府做出安排。几个月后,他和他的家人,在爱心人士的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广场,看着晴空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老人热泪盈眶。
前来毛主席纪念堂参观的游客很多,工作人员还特意为他安排了绿色通道。
在进入纪念堂后,奉孝同对着大厅中央3米多高的毛主席雕像敬了个标准军礼,摆上三束菊花。
奉孝同看到毛主席,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喊了声“毛主席”后痛哭起来。
身边的警卫见赶忙过来搀扶奉孝同在一旁平复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奉孝同再次来到毛主席的遗体前,对着毛主席遗体三鞠躬,敬军礼。
55年里,奉孝同坚守秘密,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从没有向任何人伸过手。
在一次采访中,当被记者问道:“半个世纪隐居老家深山当农民后悔不?”
奉孝同这样说:“毛主席当年对我们说‘劳动最光荣’,谨遵主席的教诲,保守军人机密,扎根在家当农民,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