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人物首页 频道列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人战斗在上海

2024-10-04 12:521835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人战斗在上海

肖湘娜

湖南地处长江流域中部,洞庭湖以南,上海处于长江入海口,在漫长的农耕社会,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湖南人辗转到上海并不容易。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以陶澍、魏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人才群体,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湘军集团,以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群体,和以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志士群体,湖南成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的省份,湖南人的足迹也开始大量向长江中下游迁移,并在中国政治生活领域施展影响力。此时的上海,也因为开埠引发了人口的大量汇聚,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整个城市的布局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海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最前沿。在此过程中,内陆之湖南与江海之上海就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系。

五四运动后,随着工人阶级的集聚与工人运动的发展,上海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南方重镇,这片“十里洋场”汇聚起一批包括湖南在内,来自五湖四海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党在上海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图片1:1919年3月毛泽东等赴上海为勤工俭学同学送行


1920年6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推动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率先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负有筹备正式建党的历史使命,在创党过程中起到了发起组的作用,多名湘籍党员在沪辅佐陈独秀进行创党工作,还有一批湘籍革命青年通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培养,逐渐走上革命道路。

 

图片2:1920年2月,湖南学生驱张代表团在上海创办的驱张运动刊物《天问》。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共有14名成员,他们是陈独秀(安徽)、李汉俊(湖北)、李达(湖南)、陈望道(浙江)、沈玄庐(浙江)、邵力子(浙江)、袁振英(广东)、林伯渠(湖南)、沈雁冰(浙江)、沈泽民(浙江)、杨明斋(山东)、俞秀松(浙江)、李启汉(湖南)、李中(湖南)。这14人当中,浙江籍6人,湖南籍4人,安徽、湖北、山东、广东各 1 人。浙江由于距离上海较近,人数较多也可以理解,而湖南距上海千里之遥,却也有4名成员在其中活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除了这4个人,湖南平江人李季、湖南沅陵人周佛海也跟随陈独秀做了大量的工作,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组建。

 

图片3: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林伯渠,1905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1921年1月参加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

 

图片4: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最早的工人党员李中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到上海江南造船厂当工人,在陈独秀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0年11月组织的上海机器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


这一时期,湘籍共产党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以及工人运动这两方面的工作。在理论宣传方面,首屈一指的是被毛泽东称之为理论界“黑旋风”的李达。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党时期,李达是陈独秀最重要的助手之一,他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在长夜难明的中国,第一次举起了共产党的鲜艳红旗,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响亮口号,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组织工人运动方面,李中与李启汉是湘籍党员当中的佼佼者。李中,第一个产业工人出身的党员、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工会——上海机器工会的发起人,曾以“海军钳工”为名撰文《一个工人的宣言》,不仅深入浅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观点,更激情预言“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李启汉,上海工人运动的先锋健将,他创办的“工人半日学校”是我党开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与长辛店同时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职工运动的起点”。

 

图片5: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启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因发动上海邮务工人响应香港海员大罢工而被捕入狱两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而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了培养党的青年干部,特别创设外国语学社,用来发展培育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该社成员主要通过陈独秀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介绍入学,湖南、安徽、浙江三个省份的学生最多,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许之桢、陈为人、任作民等同志都曾在这个学校里学习、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团员,然后赴苏、入党的。总之,这一时期湘籍革命者就已经在上海进行活动,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自己相应的贡献。

1921年7月23日至当年8月初,前面8天在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结束,在沪的湘籍共产党员一方面独立开展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开始与国民党开展合作,推动国民革命,逐渐成长为成熟的职业革命家。

 

图片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大会,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参加党的一大代表13人,湖南籍4人:毛泽东、李达、何叔衡、周佛海。


“一大”代表总共有13名,其中湘籍代表共有4位,分别是李达、毛泽东、何叔衡、周佛海。在会议当中,李达曾与张国焘、董必武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以及工作计划。他最后被选举为三人中央局成员之一,负责宣传工作,足见组织对其在创党时期工作的认可。

 

图片7: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李达,1921年7月参与筹备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第一届中央局委员、中央局宣传主任。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达在上海继续主持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他秘密创办了党的第一个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上海平民女校;蔡和森、彭述之也在上海从事理论宣传工作,曾先后任我党第一份公开的机关报纸——《向导》周报主编,他们以此为阵地,对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建立广泛的革命战线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湘籍共产党员在上海也参与了多项活动。邓中夏在国共同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担任校务长,蔡和森担任教师,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革命青年。毛泽东担任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向警予、邓中夏、李立三等同为上海执行部重要成员,以毛泽东为首的几位湘籍党员在上海协助国民党开展各项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刘少奇、李立三直接领导组织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奋战在运动的第一线,蔡和森同志以《向导》为阵地,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主张,指导了运动的发展。罗亦农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彭述之、罗亦农、萧子?廊??婕?吃辈斡肓似鹨宓淖罡呔霾呋?埂?/font>

 

图片8: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寓所合影。后排左二毛泽东,前排左一邓中夏,右一向警予。

 

图片9:中国工人运动重要领导人李立三,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后加入共产党,次年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6月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直接领导了著名的五卅运动。

 

图片10:1925年5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的刘少奇


1927年4月国共分裂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22年里,在上海的湘籍中共党员转入地下,历经国共对峙的白色恐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严峻的形势下继续开展不屈不挠的斗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陷入白色恐怖当中,左翼文化界在中共领导下开展文化反“围剿”斗争,左翼文化运动在上海蓬勃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湘籍左翼文化骨干,如丁玲、叶紫、张天翼、周扬、彭柏山、彭家煌、魏猛克这样的作家,田汉、刘保罗、金山、周立波这样的戏剧家。这些湘籍左翼人士不仅自己创作作品,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往往也还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丁玲担任过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周扬担任过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秘书长,彭柏山担任左翼作家联盟大众教育委员会委员,田汉担任过左翼戏剧党团书记,刘保罗担任过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这些湘籍左翼人士创作了大量充斥着战斗激情和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他们的文化斗争活动,使得上海的白色恐怖当中有了一缕微弱的光芒。

在国共对峙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敌后地下工作的重要城市。从1927年国共分裂到1949年上海解放,中共在上海都设有地方组织:中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中共江南省委行动委员会、中共上海三人团、中共江苏省委、城市工作部。这些名称不一的上海地方组织,是当时领导上海党务工作的指挥部,几乎每一个阶段都有湘籍党员在其中担任领导职务,冒着生命危险在上海开展革命活动,其中罗亦农(1928年4月15日于龙华就义)、邓中夏(1933年5月15日被压往南京雨花台杀害)两位湘籍负责人还为此英勇牺牲。而在上海任职时间最长的湘籍党员刘晓更是对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重建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孤岛”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期间都奋斗在上海地下斗争的第一线。

湘籍党员除了在上海地方机关中领导革命斗争运动以外,还有一批共产党人隐姓埋名,深入敌人内部,在隐蔽战线与敌人展开既惊心动魄又寂静无声的斗争,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陈赓,中央特科情报科长,在谍海密战波诡云谲的上海滩,深入龙潭虎穴,历经生死劫难,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忠实履行了保卫党组织特别是中央机关安全的神圣使命;熊瑾玎,筹措管理党中央经费,驻守秘密机关工作,建立各联络点,“出生入死,贡献最大”;陈为人,克服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用生命保卫了中央文库的安全;张沈川,“党的第一个报务员”,在白色恐怖中建立起了党的第一座地下无线电台;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型人物,他建立的秘密电台,曾为党中央成功搜集国民党海陆军部署、长江江防计划的情报。

1949 年5月,第三野战军攻占上海,粟裕、宋时轮、秦化龙、唐亮等中共将领随军开赴上海进行工作,这些湘籍军政干部为稳定接收上海做出了大量工作。

1921年建立上海地方委员会到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地方党组织领导机构历经13次调整变动。在这13个中共上海地方组织机构中,其中9个都有湘籍负责人在主持工作。在一些个别时期,如1925年8月至1931年1月期间的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中共江苏省委员会兼上海市委员会、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中共江南省委员会以及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期间的中共上海三人团、中共江苏省委员会、中共中央局敌区工作部,湘籍党员负责人都密集出现,而且任期都还较长。这些湘籍负责人分别为邓中夏、罗亦农、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刘晓,他们的任职次数累计达到15任次,任职时间总计达到114个月,在任次上、数量上、任职时间上都遥遥领先其他省份。可以这么说,在民主革命时期,湘籍党员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湘籍中共党员主导了上海的党建活动。

可以说,从建党以来直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湖南人在上海开展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上海社会的政治舞台上,湘籍共产党人的参与度很高,政治活动最为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重温这段艰难曲折的历史,能够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育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引导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铆足拼搏干劲,鼓起航行风帆,憧憬灿烂前景,脚踏实地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肖湘娜,女,200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7年起在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从事党史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湖南地方党史及毛泽东等党的领袖人物研究等。先后参与《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19201949)》《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湖南革命武装斗争史》《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卷》《湖南地下党斗争实录》等多部党史基本著作编撰;独立出版《太行女杰·黄君珏》《革命宣讲家·谢翰文》《南征北战血洒蕉山·梁鸿钧》等党史人物专著;在《湖南日报》《新湘评论》《湘潮》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