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块金子,即使暂时没人认得它,也终将会发光。清朝末年的时候,慈禧当政,大权都掌握在她手中。她喜欢谁,谁就得势,她不喜欢谁,谁就倒霉了,就算有满腹才华,都得回家种地。有一个人是当时湖南省的状元,到京城参加会试,就因为慈禧觉得他名字不吉利,自己不喜欢,就随便打发了他。没有想到,最后这个人在其他地方大放异彩,成了主席(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不仅如此,他还非常痴情,由于谭延闿不是正室所生,受尽了委屈,因此他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当他妻子去世后,他再也没有娶过,一人抚养几个孩子长大,将孩子们都培养得非常优秀。1928年,他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慈禧因为自己的无知放弃了如此优秀的人,最后使清朝沦落到灭亡的境地,真的是可悲!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生于浙江杭州,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组庵湘菜创始人。
谭延闿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著述有《组庵诗集》等,其精于美食,为组庵湘菜创始人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
其父谭钟麟。据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碑录索引》卷下,谭钟麟考中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另据朱汝珍编《词林辑略》卷七,谭钟麟,字云觐,号云卿,湖南茶陵人。散馆授编修。官至两广总督,谥文勤。谭延闿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其父规定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考中秀才,谭父当时年事已高,谭延闿在陪同家父安渡晚年的同时,继续跟从各地名师学习时文等。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延闿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少年临池,颇有笔力,翁同龢见而爱之,尝语谭父曰:"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后果如其言。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府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三十年中进士,入翰林,旋授编修,返湖南办学。慈禧太后晚年,曾亲自主持改革,即所谓"丁未新政",延闿积极呼应,属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谘议局"议长。
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民政部长。10月底立宪派杀害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后,被咨议局推举为湖南省都督。1912年7月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9月兼湖南省民政长,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支部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宣布湖南独立,并在《长沙日报》发表《讨袁檄文》,遂被袁世凯撤去都督之职。去职后,先后避居青岛、上海。1915年,袁称帝,延闿参与护国运动。1916年8月后复职湖南省长兼督军、湖南参议院院长。在护国战争中,为排斥外省军阀控制湖南,他提出了"湘事还之湘人"口号。袁死后,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省长,1920年11月被赵恒惕驱逐而赴上海。1922年投奔孙中山,再次加入中国国民党,6月任全湘讨贼军总司令。1923年后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大本营秘书长。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委员、常委,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9月署理广州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月代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4月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7月又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1927年3月后任国民党中常委、中政会主席团成员、军委会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委员、常委、武汉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委员会委员。9月宁汉沪三方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任大会主席。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院长,兼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编修。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民国书法家中曾有真草篆隶四大家之谓,他们是谭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和胡汉民的隶。素有"南谭北于"之誉。这四人均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且也都是活跃于政坛的顶尖文人。
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嫁给了后来成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