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人物首页 频道列表

粟裕与人民海军的起源

2019-10-13 09:5059690

原题:人民海军最早的起源,与哪位解放军名将有关?

张雄文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指挥了黄桥战役这一以少胜多奇迹的粟裕担任新四军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苏中内地全是纵横交错的平原水网,还南临万里长江,东面浩瀚大海。其中,从盐城到启东,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00多公里。有如蛛网的水网和海面,限制了粟裕和新四军1师的行动。海匪、海盗就因此趾高气扬地公开扬言:“四老爷(新四军)有种海上见!”在苏中三仓为中心的滨海滩涂地带,更是匪霸横行、“司令如毛”。黄海四大渔港之一的弶港,是苏中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但出海船只都控制在渔会和实业保安队手里,军需运输和供应十分困难。这自然威胁着苏中根据地”的建设。

粟裕开始把同日军的“要点争夺”,从陆地扩展到海上,“四老爷”也要到大海里闯荡一下,会一会各路“好汉”了。

他决定创建滨海基地,建立海防部队,开辟海上交通。

1941年3月,粟裕带一师部分直属单位,到颠簸不已的海船上进行海上试航和作战演习,研究大海上的活动问题,一连持续了3天,最后形成了海上斗争的初步方案。

此后,他又多次到海上和沿海地区,调查沿海滩涂港汊情况和气象、潮汐活动,研究海战中的船只编队、火力组织、战术手段、通信联络规律。逐渐从“旱鸭子”变成了通晓海军作战指挥的“浪里白条”。

有了这一基础垫底,1942年初,粟裕放心大胆地组建了海防大队,主要任务是控制港口,并以港口为陆上基地,开展外海斗争。

几个月后,为进一步加强“海军”,按他的说法是“抢占海区……到黄海上开辟海上根据地①”,粟裕又抽出师部警卫团的3个连为骨干,组建了苏中军区海防团,指派三旅旅长、有“拼命三郎”之称的猛将陶勇兼任团长,政委则由师后勤部部长罗湘涛兼任。此外,他又指令吴福海为副团长,何振声为政治处主任。

《苏中军区海防团——回忆史料》

为保护好陶勇这只皖西山区“下海”的“旱鸭子”,粟裕还亲自选定从小生活在海边、水性特好的徐小毛作陶勇的警卫员。

粟裕交给海防团三项首要任务:

第一、维持南通、浙江、山东之海上交通。

第二、培养海上部队,训练出一批机枪手。

第三、组织自由贸易,自行捕鱼并进行贸易,以增加生产、改善部队生活②。

中共有史以来第一支初具规模的海上正规武装,很快活跃在大海上。

这支海上武装,与今天类似于美军的海岸警卫队,担任海岸防御任务的海防团显然有区别,它是中共活动于浅海区域的地地道道的“土海军”。

有了自己的“海军”,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海岸曲折的滨海地区,也成了一师“千百次自由来去”的地方。海防团平时保护渔民下海打鱼,掩护海上交通线;战时掩护一师机关、后勤单位和山炮连到海上隐蔽。

不久,一师控制了沿海重要港口,从盐城的斗龙港,经东台的弶港、如皋的环港,到南通的吕四港,构成了相对安全的滨海基点。曾是海龙王肆虐与日本海军耀武扬威的地方,成为苏中安全稳固的大后方。

与此同时,一师还开辟了万里海上交通线。

上海等地秘密采购的急需军用物资枪支、弹药、电讯器材、车床、刨床、硫磺、无缝钢管、药品、纸张、印刷机、油墨等,都通过海防团源源不断地运到苏中。苏中的粮食、棉花、水产也通过海防团运往上海等地出售,换来白花花的现大洋。

新四军一师海防团战士服装

苏中与被千山万水以及日军重重阻隔的山东、浙东根据地也紧密联系起来,许多指战员及知识青年都有被海防团护送,自由往返各个根据地的经历。

1943年冬,日军“清剿”、“扫荡”苏中最激烈之时,粟裕命令海防团部分官兵护送一师军工部,经海路转移到相对安定的黄克诚三师驻地苏北,继续加班加点,生产弹药供应前方。

日军在苏中自然没捞到什么便宜,便在1944年元旦后开始“扫荡”苏北,向黄克诚的新四军3师“要吃”的去了。“敌来我去”,一师军工部又开始把“家”从海路搬往苏中,负责行动的最高指挥员,就是军工部政委兼海防团政委罗湘涛。

海防团的船队抵达苏北射阳河口时,日本人的汽艇突然发现了这些“大鱼”,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便开足马力,气势汹汹追了上来。罗湘涛的指挥船因为是苏中、苏北一带吨位最大的木帆船,成为日军攻击的首要目标。

也是大日本“皇军”这天运气太差,合该倒霉,指挥船上碰巧有门刚修理好的92式步兵炮,是1942年“皇军”“送给”粟裕的礼物,也是中日“亲善友好”的见证,这回可派上了用场。

罗湘涛当即下令开炮。兴冲冲的日军大吃一惊,自己的汽艇虽然是机械动力,航行灵活,速度也快,但最有杀伤力的装备却只是重机枪。他们的汽艇虽有厚厚的装甲,但无奈那门92式步兵炮威力巨大,新四军几发炮弹呼啸过去,汽艇很快遭到重创,歪歪斜斜逃回基地“休养”去了。

尝到了海军的甜头,粟裕决定再扩大其规模。1944年春,他将海防团扩建为海防纵队,由陶勇兼任司令员,下辖3个团,分别为海防1团,吴福海为团长;海防2团,孙仲明为团长;海防3团,陆洲舫为团长。海上力量进一步加强了。

这一年渔汛时,已经投降日军,做了“皇协军”的海匪仲炳贤率船队大摇大摆来到吕四渔场,准备和渔民“见者有份”,搞点活蹦乱跳的鲜鱼下酒。

海防纵队吴福海、孙仲明所部闻报后立即出动,很快就短兵相接,手旗挥舞,枪炮齐鸣,硝烟弥漫在辽阔的大海上。

一天的海战之后,仲炳贤部招架不住,落荒而逃。他从此龟缩老巢,轻易不敢出门。吕四渔场正常的渔业生产安全得到了保证。

不久,纵队司令员陶勇获悉日军有10多只汽油划子开到了启东一带的近海。他当即带陆洲舫的海防3团出击,海上激战仅一个多小时,就活捉了20多个鬼子兵,缴获3只汽油划子,其余瞬间作鸟兽散。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海军更神气的是空军。海战吃亏后,鬼子们咽不下这口气,急忙呼叫飞机前来助战。海防3团却早已转移,消失在茫茫大海深处。

从日本本土到上海的运输线,一直是华中日军的生命线。他们的人员、装备、弹药补充,都先从日本海运到上海,然后再分发各个占领区。

陶勇盯住了这条运输线,决定把它作为重点打击目标。

一天,他获悉情报,有一艘满载军火的日军轮船从日本出发,日夜兼程,经小庙洪水域前往上海。

他马上带了海防纵队的3艘机帆船,化装成“皇协军”前往拦截。经20分钟激战,打死日军16人,活捉3人,缴获枪支、弹药共200多箱,作战物资100余吨。

看着这些难得的宝贝,陶勇似乎在龙宫里作客回来,笑得合不拢嘴,马上向粟裕报捷。粟裕自然也是同喜,马上嘉奖了这员爱将。

他创建的这支海军,就这样不断在海洋上发挥着新的军种的威力。

5年后的1949年初,毛泽东也想起了办自己的海军,决定“争取在一二年内组成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并由第三野战军具体承担组建海军的任务(第四野战军则负责组建空军)。

作为创建第一支海上武装,现在又是第三野战军实际最高军事指挥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自然责无旁贷。

他当即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名,由解放战争初期负伤,随后一直在后方休养的原新四军四师师长、华中军区副司令员,这时侯准备出任三野9兵团副司令员的张爱萍,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③。

毛泽东欣然照准。

1949年4月4日,粟裕与参谋长张震率领三野司令部,到达江苏省泰县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同时接受国军起义投诚舰艇,着手组建海军部队。

泰县,古称“海陵”,与海有不解之缘。老百姓自古即拦海筑田,煮海为盐,铸就了昔日的辉煌。如今沧海桑田,大浪淘沙,历史又将它与粟裕、张爱萍,与红色海军紧紧联系在一起。

不久,张爱萍奉命风尘仆仆赶到泰县三野司令部驻地,会见了三野实际统帅--前委书记、代司令员粟裕,一起研究组建海军的各项事宜。

这年4月23日,中共百万大军“长江一日游”,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已被粟裕麾下的第35军拿下之后,毛泽东急电粟裕:三野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④。

粟裕接到指令后,当即主持三野前委会议,并拍板决定:首先抽调教导师师部率一个团、野司侦察营及苏北海防纵队,编入华东海军,全军共4000人。

这一天,粟裕又主持了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简朴的成立仪式,宣布张爱萍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苏北海防纵队就是粟裕当年组建的海防团,如今名正言顺成为正规红色海军,而且是这时候的绝对主力,与其它被迫起义投诚的国军舰艇部队比,自然是“八辈子贫下中农”的根正苗红。论起出身,后者难望其项背了。

1950年4月,华东军区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粟裕在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

海防团团长陶勇也因为早年的经历,1952年11月成为继张爱萍之后的华东海军司令员。华东海军1955年10月改称东海舰队后,他继续担任司令员,并最终因为“自己人”的缘故,在“文革”中惨死在东海舰队司令员的任上。

历史的硝烟渐渐沉寂。

远去的枪炮声,也渐渐掩盖了海军的记忆。

在粟裕蒙冤30年后的1989年,人们才想起海军的历史。这年3月,中央军委将1949年4月23日正式确定为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

如今,泰县白马庙成立仪式旧址已被开辟为纪念馆,原三野指挥部以及三野代司令员粟裕、三野参谋长张震、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的卧室兼办公室,也都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恢复了当年的原貌,供后来人回顾那段精彩而威武的历史活剧。(选自《名将粟裕珍闻录》,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版,作者张雄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