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题词 来源:百度百科 毛主席亲自参演过的一部电影,别看拍摄画面极为模糊,但却成就了
一部经典之作,导演不仅在有限的资源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还意外请来了领袖毛主席亲自客串出演,毛主席事后还亲自为
电影提了8个字,更是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事,就在1942年的延安真实上演了,那么这部电影到底有何特殊,竟能请动毛主席出演,几乎等于零
的资源拍摄团队,又是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呢? 1942年的延安,战火纷飞,物资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延安电影团接到
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拍摄一部反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纪录片。 这个任务来自八路军总政治部,政治意义很是重大,可现实的
状况却令人绝望,电影团团长吴应贤深知,自己的部门虽说叫做电影团,却什么都没有,他们没有底片,没有灯光设备,没有录
音设备,更没有剪辑台,甚至连最基本的拍摄胶片都是过期的。 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吴应贤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
可任务已经下达,他就必须想办法完成,吴应贤召集了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他们日以继夜地讨论,想方设法克服每一个障碍。
最后他们想出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土办法”,团队成员通过反复试验,找出了最佳的曝光方法,克服了胶片过期无法使用的
难题。 拍摄场地没有灯光?那他们就在屋顶凿洞,利用自然光源进行拍摄。 没有自来水来冲洗胶片,他们就从河里挑水过滤后,
一张张的精心冲洗。没有专业的剪辑台,那他们就用镜子反射阳光来反复观察胶片。 这一系列的创新方法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
让这个不能完成的任务有了一丝成功的可能性。 可就在电影团众人为自己成功解决了难题而欣喜时,团长吴应贤却萌生了一个大胆
的想法:既然是拍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那么就肯定少不了伟人毛主席带头号召的画面。若是能在影片中加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画
面,那这部纪录片才算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可这个想法一出,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了,毛主席当时可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怎么可能同意参与一个小小的电影拍摄,可思来想去,吴应贤还是感觉缺了毛主席出境,这部影片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冲动之下,
他壮起胆子向政治部提出了自己的这个“过分请求”。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毛主席不仅欣然应允了这个请求,还一时兴起为这部影片提了8个大字,而这八个字,不仅在后来传遍了大江
南北,还点燃了全国大生产的热情。 毛主席客串拍摄当天,由于窑洞光线不足的原因,电影团只能把拍摄场地从室内挪到了院外,一
切准备就绪后,随着吴应贤的一声“开机”,毛主席顺势从窑洞走出,影像资料记录下了老人家的举止从容,只见毛主席坐在两棵枣树
下的桌前,挥笔写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这一场景,也在后来成为了影片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 毛主席的参与,给整
个剧组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拍摄和制作中,尽管拍摄条件极为艰苦,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燃起了必胜的
信念, 他们用手摇马达代替录音设备,用留声机和音乐唱片进行配乐,用这些看似简陋的方法,完成了一部不可能完成的巨作。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这部名为《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的纪录片终于完成了,1943年2月5日,影片在延安首映,所有人都被片中展
现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壮观场面所震撼,更被毛主席亲笔题词的镜头所打动。 影片的成功远远超出了吴应贤的预期,周恩来总理在观
看后,还专门到银幕后面表扬了电影团的创举。 很快毛主席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字就成为了陕甘宁边区家喻户晓的口号,
鼓舞着边区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生产和建设。 这部影片的影响深远,其波及范围跨越了影视界的界限,深深渗透到了文艺创作的广阔
领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词作家贺敬之被其深深触动,为影片量身打造了主题曲《南泥湾》。
这首歌曲以其深情而激昂的旋律,以及富含时代精神的歌词,迅速传唱开来,不仅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深深烙印在了一代人的
心中,成为了他们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 鉴于歌曲的巨大影响力和与影片内容的完美契合,影片后来更名为《南泥湾》,这一更名不
仅是对歌曲成功的认可,也标志着影片本身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地位不可撼动,成为了后人研究和学习的典
范。 回顾这段光辉的历史,我们不禁为当时电影人的非凡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深深折服。在那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他们不仅
以非凡的艺术才华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文化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邀请到了毛主席参与影片的制作。 这一举措无疑为影片增添了无
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与厚重感,使其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与现代文艺创作完美融合的典范,展现了中国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深厚
情感。
可以说,这部“最大牌”的纪录片,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作品,它更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塑造了历史,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化中一颗
璀璨夺目、永不褪色的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激励着后人不断回望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这部影片不仅是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后
人提供无尽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