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湖湘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孔子故事1:女子不愿与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句话,让她被骂了2000多年

2023-06-03 09:426460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儒家经典(形容孔子地位的)

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一位大文豪,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至今都在影响着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

不过,却鲜有人知晓,像孔老夫子这样一位智者也吃过“鳖”。曾经,面对一个女子的时候,孔子受了侮辱。

于是,他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流传了2000多年,而故事中的女子也被当做反面教材“骂”了2000多年,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大文豪孔老夫子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之中,再加上母亲曾“祷于尼丘山”,所以他便获得了“孔丘”这样一个名字。

只是,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因为他是庶出的身份,所以很小的时候孔子就被“嫡母”赶出了家门,开始了清贫的生活。

 不过,孔子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没有打碎他那一颗上进的心。从小,他就开始致力于做学问,十九岁时便已经学富五车。

成年之后,孔子一边做学问,一边辛勤劳作,五谷杂粮、家中六畜他都种过、养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人”。

 后来,孔子又在机缘巧合之下拜了老子为师,学习了很多“天下大道”,学问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30岁之时,孔子便已经享誉各国。

 其实,在20岁左右的时候,孔子便已经在鲁国、齐国做过官。只是,其执政理念时世不同,尤其是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

 鲁国发生内乱之时,孔子曾跑到齐国,齐王对他非常的看重。奈何,在齐国任职期间,孔子得罪了不少的贵族,

贵族之人放出豪言,要将孔子“置于死地”,由此孔子又回到了鲁国。经此一劫,孔子也领悟到了“改革”二字的真谛,回到鲁国之后便又开始了一轮“疯狂的操作”。

 鲁定公年,孔子成为了鲁国的宰相,开始在鲁国实施变法。改革初期,变法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鲁国国力日渐强盛。

可惜的是,在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时候,鲁国的贵族开始反抗,尤其是“三桓”,再加上鲁定公改革的决心不强,所以孔子的这次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孔子游历各国

 经过了这场大起大落之后,孔子懂得了很多的东西,那一年他刚好四十岁,所以孔子便将这个年龄称之为“不惑”。

此后,他一边开始治学,一边开始周游列国。在此期间,孔子完成了《诗》、《书》、《礼》、《乐》等诸多大作。

 与此同时,在游学的时候,他与他的弟子又将儒家学说散布天下,由此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儒学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孔子也成为了一代大文豪。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他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再一次让儒学光芒大放,成为了封建王朝的不二学说。

如今,虽然2000多年过去了,但儒家的一些言论依旧影响着现代人,比如在书本上我们经常读到的《论语》。

与此同时,孔子的诸多言论都是由“事实演变而来”,即发生了一件事情之后,孔子有感而发而说出一句话。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曾经被一个女子拒绝与其乘坐一辆车,当时他非常的生气便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流传至今,该女子也被“喷”了2000多年。

 孔子与南子

 故事中的女人叫做“南子”,他原本是宋国的公主,而且颜值长得也非常高。后来,或许是因为政治的需要把,所以南子便嫁给了卫灵公。

 当时,卫灵公的年龄非常大,所以这样一个组合算得上是“父女恋”。卫灵公也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再加上南子的颜值又高,从此南子便“三千宠爱于一身”。

 仗着卫灵公的宠爱,南子在卫国一手遮天,言语之间都能够影响卫国的国政,与汉之吕雉、唐之武则天相差无几。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来到了卫国,他虽然出身鲁国,但在卫国君民中的影响力也不弱。听闻孔子有大才,卫灵公便提拔他为官,甚至还想让孔子总领国政,进行变法图强。

不过,在关键时刻,南子突然从中“插了一脚”,孔子在卫国大展身手的机会破灭了。或许在此刻,孔子对南子就没有了好印象,只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可这样的“羞辱”却不止一次,此事过后不久,卫灵公曾邀请孔子一起去出游。按照当时的礼法,孔子要与卫灵公同坐一车,女子不应当参与政事。

 然而,卫灵公太宠南子了,在她三言两语的魅惑之下,卫灵公便将孔子赶下了车,又重新让他上了第三辆车(车辆的顺序代表着地位)。

 此事发生之后,孔子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了,随即说了一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就是“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

 因为在卫国得不到尊重,后来,孔子便离开了卫国。只是,孔子虽然走了,但是他所说的这句话却流传了下来,而南子也因孔子的这一句话“遗臭”千年。

 在后世的封建王朝历史上,只要有君王沉迷美色,便有臣子会拿这段故事来警醒,指责女色误国,南子则是反面教材。

话又说了回来,“女强人”南子最后的结局也不好。卫灵公去世之后,卫国发生了政变,南子死在了这场政变中,被赐予了“妖女”之名。

不过,现在有一些人却对这句话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其实是孔子想让人像追求美色一样,去追求学问与道德。

在孔子的一些书籍中,他曾说过:“关雎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孔子并不认为“色”是洪水猛兽,只是德与色要有先后之别、轻重之分。


 为何古人会将“色”认为是亡国之因呢?只是因为一些君王不懂得尺度,过分沉迷女色,而荒废了朝政。

《中庸》的核心之一便是“慎独自修”,即“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即使没有“南子”,没有“色”,国家也会灭亡。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