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逝世,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等不少老战友都亲自前去301医院太平间向他告别,而得知这一噩耗的毛主席也悲痛万分,并临时决定抱病参陈毅追悼会。
毛主席看到一挽联问:这张伯驹是什么人
1972年1月8日,毛主席怀着沉重的心情圈发了关于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并定于1月10日下午3时在八宝山顺利举行。
这天中午,毛主席用过午饭之后,准备照常休息,但不知为何,他却一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在这样的情况下,身边的工作人员赶忙上前询问,这时睡不着的毛主席决定到沙发上坐一坐,并拿起一本书随意翻看着。
但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又顺手放下,明显有些烦躁不安,虽然说他的卧室没有日历,但也清楚地知道今天就是10号,等三点钟一到,陈毅的追悼会就要开始了。
图 陈毅和毛主席
想到这儿,毛主席便立马问身边的工作人员现在是什么时间,当得知已经一点半钟的时候,毛主席直接说道:“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说罢,他便缓缓起身,径直向门外走去,由于毛主席的这一决定太过突然,工作人员毫无思想准备,但同样他们也不敢耽误,在调汽车的同时又通知了汪东兴等人。
当时的北京十分寒冷,毛主席身上只穿着件淡黄色的睡衣和一条薄毛裤,工作人员见状赶忙帮他换衣服,但为了节约时间的毛主席却摇了摇头:“不用了,套在外面就好。”
图 毛主席
等他们出发之后,又马上联系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的周总理虽略为惊讶,但还是立刻拨通中央办公厅的电话,严肃的说道:
“我是周恩来。请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通知宋庆龄副主席的秘书,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
接着又拨通了外交部的电话:“康矛召同志吗?我是周恩来。请转告西哈努克亲王,如果他愿意,请他出席陈毅外长追悼会。我们将有国家领导人出席。”
挂断电话之后,周总理立马乘车赶在毛主席之前到达八宝山,并告诉陈毅的夫人张茜:“毛主席要来。”
张茜听过之后,不禁泪流满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时周总理轻声安慰道:“张茜,你要镇静些啊。”
图 周总理
不一会儿,毛主席便到达追悼会现场,张茜见状主动上前哽咽着问道:“主席,您怎么来了啊?”
这时毛主席的泪水也浸湿了眼眶,紧紧地握着张茜的手,缓慢而沉重地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啊,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张茜听他这样说瞬间泪流满面:“陈毅同志病危时,还想着主席的寿辰,12月26日那天,他已经进食很困难了,但还是要了一碗长寿面,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
“孩子们呢?让他们也进来嘛”毛主席继续说道。
等陈毅的四个孩子进来之后,毛主席主动与他们一一握手,关心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后,认真地说道:
“你们这些年轻人不懂得世事,总要再过20年,要翻几个筋斗,才能够懂得世事。你们要努力奋斗哟!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立了功劳的。”
张茜听过之后,也回忆到了不少往事:“陈毅同志在26岁时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在毛主席指引和教导下,他也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正是因此,才有了我们一家。”
“陈毅同志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做出了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毛主席肯定地说道。
等谈话即将结束时,张茜真诚地开口:“主席,您坐一会儿就请回去吧。”
毛主席听过之后,摇了摇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
这时张茜再次泪流满面:“主席,那怎么敢当啊,”
图 张茜和陈毅
追悼会正式开始之前,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向大厅走去,他边走,一边留意着两侧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并在一副挽联前驻足: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悔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中州张伯驹敬挽
吟罢,毛主席连连称赞写得好,并问一旁的周总理:“这个张伯驹是什么人?”
周总理听过之后,如实回答:“是一位民主人士,也是陈毅同志的生前好友。”
这时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没和我讲过啊,张伯驹现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周总理回答道。
听毛主席问起了张伯驹,张茜也在一旁说道:“他就是那位把‘传世第一字’,‘传世第一山水’捐给国家的人。”
“他的夫人是不是叫慧素?”毛主席继续问道。
这时张茜忙说:“是的,但现在他们不仅没有工作,而且连北京户口都没有,陈毅生前就一直记挂着他们的事。”
毛主席听过之后,看着一旁的周总理说道:“对这样的人,应该给条出路,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向张伯驹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安排到中央文史馆去嘛。”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总理的安排之下,张伯驹成为了中央文史馆官员,解决了他当下的难题,也算是完成了陈毅的一个心愿。
图 张伯驹
陈毅初见张伯驹,在相处中建立情谊
陈毅不仅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立下了不少战功,而且对于诗词书画,他也是极感兴趣,1957年夏,陈毅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北海举办的明、清书画作品展览会,此次的展览会名迹甚多,丰富多彩。
工作人员见陈毅如此专注,也在一旁笑着介绍,这次的展览会是由张伯驹牵头,并联络有关单位及收藏家们,会同中国书法研究社一起举办的,而且其中的不少真迹都是由张伯驹本人捐献。
陈毅听过之后,不仅仅对张伯驹大为赞扬,而且还决定请他到家中一同学习交流,二人一见面,陈毅就主动握着他的手说道:“你为了保护国家文物所做出的贡献实在令人敬佩,此次的展览会也办得很好,唤起了参观者的民族自豪感。”
话音刚落,陈毅又继续说道:“你的词很有北宋风度,情采可观,不可多得啊。”
图 陈毅
这时张伯驹谦虚地笑了笑:“陈老总过奖了,我也一直很喜欢你的诗,同样也十分羡慕你豪爽阔达的诗风,实在是相见恨晚啊。”
听他这样说,陈毅哈哈一笑:“看来我们两个人已经神交许久了。”
陈毅的平易近人,让张伯驹也逐渐放松下来,并在聊天中得知了彼此都爱下围棋,就这样,他们二人又开始对弈,第一次的见面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段时间之后,张伯驹的处境逐渐艰难,得知这一情况的陈毅不由得担心起来,虽说他平日里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但张伯驹的事情他却一直放在心上。
1960年,陈毅的老朋友、吉林省省委书记于毅夫前往北京参加会议,期间,陈毅便向于毅夫提及了此事:“我有个叫张伯驹的朋友,他目前的境遇不太好,吉林省能不能帮他安排一份工作,解决生活问题。”
于毅夫听过之后,直接点头答应,等会议结束返回吉林,便立马叮嘱省委宣传部部长着手安排此事,当他了解了张伯驹的基本情况之后,觉得张伯驹是个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因此他便立刻指示吉林省文化局拍电报给张伯驹夫妇,并特地安排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负责人亲自前往北京邀请。
就这样,张伯驹夫妇决定定居东北,但在临走之前,他却总觉得心中有事,自1957年他和陈毅见面并经过亲切交谈之后,他的内心也越发的尊敬并敬佩陈毅。
图 张伯驹
但随着自己的处境越发艰难,他也不敢轻易联系陈毅,如今他即将离开北京,不论如何都要亲自向陈毅辞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伯驹决定给他写一封亲笔信,但却迟迟没有寄出。
看着垂头丧气的张伯驹,他的妻子也随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并说道:“陈老总之前就曾赞扬你为保护文物所做的贡献,你再写一份,寄出去,何必苦了自己。”
但等信发出去之后,张伯驹便更是坐立难安,他不知道陈毅是否能收到这封信,同样也不知道陈毅是否还记得他,不知不觉好几天过去了,张伯驹依旧在等待,就在他以为这封信石沉大海时,一辆车缓缓停在了他家门口。
“陈毅同志特派我来接张先生和夫人一同到家中叙旧,请二位快上车吧。”来者笑着说道。
当时的张伯驹先是略为惊讶,随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来到陈毅家中之后,陈毅早早地等在那里,并主动问道:“你为何不告诉我一声。”
“这些事情我也没想到,但我怎么敢轻易打扰陈老总啊。”张伯驹如是说。
这时陈毅肯定的说道:“我是了解你的,党和国家也是了解你的,你把全部的书画珍宝都无偿的捐献给国家,你是热爱祖国的。”
听着陈毅的这一番话,张伯驹心中感到阵阵温暖:“我愿意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过几日我们夫妇应聘前往吉林工作。”
等张伯驹离开之后,陈毅依旧放心不下,并再次打电话叮嘱吉林省委,一定要团结和照顾好这两位爱国人士。
图 陈毅
陈毅临终前依旧惦记张伯驹,并送去自己心爱的围棋
张伯驹夫妇顺利抵达长春之后,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接待,并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之下,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1962年春节过后,张伯驹夫妇返回北京,为了感谢陈毅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照顾,他特地托人送去了一份东北特产,当时的陈毅十分开心,并让张伯驹前来一同叙旧,期间,他详细询问张伯驹的工作生活。
“他们都很照顾我们,我们的工作也十分顺利,很开心。”张伯驹如实回答。
这时陈毅才放下心来:“希望你们能够在吉林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此次的聊天十分愉快,但让他们二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次分别之后,竟再未见面。
随着陈毅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但尽管这样,他依旧惦记着张伯驹的情况,并在临终之前和夫人张茜说道:“可惜,我们不能更多的帮助他了,前几天我还和周总理说过,但是他太忙了,恐怕顾不上这么多,他们在北京的生活,肯定很难。”
张茜听过之后,神色忧伤,这时陈毅又继续说道:“我的那副围棋呢?”
“在这儿呢。”
“拿给我”
就这样,张茜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下了一个圆形的大理石盒子,轻轻放到陈毅手边,这时陈毅打开盖盒,随手抓起了两粒晶莹的棋子,这是他的爱物,跟了他几十年了。
图 陈毅
“棋盘分为两块,这一块就好比我们共产党,而另一块就好比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盘棋”陈毅如是说。
话音刚落,他便继续说道:“托力生同志,把它送给张伯驹夫妇。”
陈毅逝世之后,秦力生便拿着这幅围棋来到了张伯驹家中:“张茜同志不能来,特委托我把这个送给你,这是他最后留给你们的,很遗憾,没能解决你们的困难。”
说罢,秦力生便打开包,将那副精美的围棋放在桌上,张伯驹见状双眼含泪:“真为难他了,居然还记着。”
随后张伯驹又继续开口:“我能不能也给陈毅同志敬一副挽联。”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便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那副挽联,并在陈毅追悼会期间得到了毛主席的注意,解决了他的工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