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人物首页 频道列表

肖劲光:毛泽东跟肖劲光开玩笑:去找蒋介石领赏 肖真去了

2020-12-28 22:1150090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我军有一支部队并不出名,但却发挥了特殊作用,这就是有着陕北“御林军”称号的八路军留守兵团。

一、留守兵团的成立过程

1937年8月,党中央在陕北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商议抗日救国大计。

毛主席认为陕甘宁边区未来是我党的抗日大本营,所以在主力开赴前线后,要留下一支部队巩固陕甘宁根据地,这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我党留下的唯一一块根据地,有了这个家,开出去的部队在与敌人回旋的过程中,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大家都同意毛主席的观点,那么找谁来当这个“御林军”总指挥呢?

毛主席想到了一个人,此人是1922年入党的老革命,去苏联留过学,在红军中当过师长、军团政委,走过长征,还在红军大学当过教员,军政素质双优,意志也极为坚定。

这位年轻的老革命,就是时任红军后方司令部参谋长的肖劲光。

经过一番谈话,肖劲光欣然领受了组建留守兵团、保卫党中央安全的艰巨任务。

为了确保留守兵团能顺利组建,军委命令八路军115、120、129三个主力师抽调出一部分工兵、炮兵和辎重兵,补充到留守兵团中来,使之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

1937年12月,八路军留守兵团正式成立,肖劲光担任兵团司令,曹里怀担任参谋长。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保卫党中央安全的同时,在边区的23个县进行征兵、剿匪、警卫工作。而在这些任务中,最重要的是保卫黄河渡口的安全。

二、留守兵团在黄河沿岸的战斗

据肖劲光回忆,留守兵团的指战员来自各个根据地,大部分同志经历过长征,平均每人负伤两次,大部分战士都是有三年以上军龄的老兵,可谓是精兵强将。

1937年12月,留守兵团召开了第一次首长会议,将全军整编为九个团,包括警备第1至8团、770团、两个独立营和一个绥德警备区部队,共计1.5万余人。

会上,留守兵团党委确定了本单位在抗战时期的三大任务:剿匪反霸、保卫黄河、进行反摩擦斗争。

1938年陕北地区的社会秩序很混乱,留守兵团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共消灭大小土匪四十多绺,共计四千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国民党顽军或日伪政权委任状的政治土匪,留守兵团通过剿匪行动,在本地区树立了威信,巩固了群众基础。

剿匪工作胜利完成后,留守兵团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巩固千里河防上,部队的防区北起府谷,南至宜川,共计1000余里。

这条防线是党中央的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肖劲光等人来说,河防战斗是个新课题,因此大家对如何巩固河防争论不一,在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后,肖劲光认为日军进犯黄河的问题上,有三种可能的部署:

(一)在进犯西安的同时进犯我黄河防区;

(二)对西北地区展开大规模进攻时,分出一队人马进攻陕北;

(三)在山西“扫荡”时,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我黄河沿岸

严峻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留守兵团总兵力才1.5万人,既要守黄河,又要保卫边区,还要剿匪、组织生产,人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因此有一部分同志就对保卫河防信心不足了,他们担心能不能守住、怎么才能守住黄河渡口?

对于这种思想,肖劲光的回应是:

单靠留守兵团的少数兵力,这么长的防线,当然是难以巩固的。但是我们要和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联系起来看,在黄河东岸,无论是晋西北、晋西还是晋东南的敌后,都有我八路军的主力和部分友军在不断打击敌人,破坏敌人的进攻计划,牵制敌人进犯河防的行动。我们还有地理上的优势,黄河水深流急,渡口又少,且东岸多土山,西岸多悬崖峭壁,过河只能漕渡,无法架桥。加上我们有广大人民群众支持,这是远离本土、孤军深入的日本侵略者永远不能比拟的。只要我河防部队保持高度警惕,英勇顽强,加上战术运用得当,保卫河防的任务是完全能担当起来的。

肖劲光的话可谓拨云见日,大家坚定了信心,都表示一定要保卫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一定要巩固好黄河河防,绝不能让日寇进犯根据地!

1938年3月中旬,日军调遣2000余人和20多门火炮,10余架飞机从晋西北地区杀了过来,肖劲光告诉大家要贯彻积极防御的思想,把敌人放近了再打。

日军用炮火朝我河防阵地轰击了3个多小时,随后开始渡河,警6团的战士们沉着冷静,依托坚固的工事,等到密集的敌人拥下河时,突然开枪射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军事上讲的“半渡而击”。

在警6团与敌人鏖战的同时,肖劲光亲自指挥一个小分队乘船渡河,从侧翼包抄敌军,与正面我军形成夹击之势,敌人两面挨打伤亡不小,只得向兴县撤退。

河防部队成立以来的第一仗,我军共击毙、打伤敌军140多人,缴获数十支步枪,而自身仅伤亡6人。

5月初,日寇又一次进犯黄河沿岸,这次的兵力增加到了一个旅团,他们携带30多门火炮,试图从王老婆山一带进犯宋家川。

夜间行军,敌军怕中计,于是就派了一支小部队摸到王老婆山脚下,但我军预判了敌人的预判,警8团团长文年生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了,敌人还没到河边,就被我们的战士打了个措手不及,丢下200多人跑路了,这是第二次河防战斗。

第三次较大规模的河防阻击战发生在1939年元旦,在吉县、永和一带驻扎的敌人兵分三路进攻我黄河防区,这次敌人学聪明了,一进入阵地他们就用机枪和火炮朝我们进攻,绝不轻易前进。

双方僵持不下,敌人心生毒计——他们呼唤空中支援,朝我河防部队投掷了毒气弹!

但我军沉着冷静,在采取了防毒措施后耐心等待战机,当敌军开始撑船渡河的时候,我们这边的炮火也响了。

双方就这样相持了一天,肖劲光觉得不是办法,他下令让游击队出击,从侧后袭扰敌人的运输队和增援部队。

日军发现后方遭到袭击,急忙乘船撤退,我军趁乱又收割了一波敌军,这次战斗我军消灭80多敌人,但自己也有10多人负伤、中毒。

经过三次战斗,河防部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是八个字:半渡而击,主动出击。

半渡而击的意思是,在敌人尚未进入我火力射程时,要及时隐蔽,等待敌人进入我方射程后,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方的优势,狠狠打击敌人。同时要注意捕捉战机,打击渡河敌军最好的三个时机分别是:敌人刚上船时、敌人在渡河中、敌人即将登陆时。

主动出击的意思则是说,不能单纯依托河防工事进行消极防御,要趁敌人不注意时派出小部队,绕后对其进行骚扰,配合正面部队进行进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建立一个严密有效的情报网,这离不开当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1939年9月,陕甘宁边区的河防吃紧,毛主席调王震的359旅来支援肖劲光的河防部队,王震谈起了359旅在恒山歼敌的往事,表示自己能打山地游击战,但对于河防作战不甚熟悉。肖劲光将几年来的河防经验尽数告诉王震,俩人相谈甚欢。

王震在听取了河防部队的斗争经验后表示,除了“半渡而击”和“主动出击”两条原则外,我军还应该加强渡河作战力量。

11月的一场战斗证明了王震的论断。

当时10000多日军分四路进犯我黄河防区,当他们在碛口集结准备放船下水时,359旅突然发起进攻,以密集火力扫射敌军,敌人见势不对扭头就跑,试图依托山脉,用迫击炮进行还击。但359旅派出一支小部队从左翼迅速渡河,绕到山后袭击了这股敌军。激战5个小时后敌军支持不住,纷纷撤退。这一仗我军毙敌100余人,自己才伤亡12人。

1940年3月,日军兵分六路扫荡晋西北,359旅和留守兵团河防部队在东线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月9日,柳林的日军300多人进犯李家庄,被359旅河东游击队打退,几日后他们又进犯李家庄,又一次被我军打退;

3月31日,柳林的日军集结了1500多人,向我河西部队发射数百颗炮弹,359旅派出部队渡河作战,最终将敌人击退。

听闻河防部队连战连捷,毛主席非常开心:“我全靠你们吃饭喽。”高兴之余,毛主席还跟肖劲光开起了玩笑,让肖劲光去问重庆的蒋介石要奖励。肖劲光还真草拟了一份电文,毛主席亲自修改后,还真给蒋介石发去了:

三五九旅接任绥德河防以来,旅长王震率部督战,劳绩甚多,尤以三月战役最为激烈。当时敌占军渡、碛口,轰击河防阵地,飞机大炮猛烈异常,该员亲临督战,工事则随毁随修,官兵再接再励。复于战事紧急之际,派兵东渡,击敌侧后,卒将顽敌击退,巩固陕北后方。

其实,毛主席虽然是开玩笑的口气,但是真实意思是要用这封电报来反击顽固派对359旅的污蔑造谣。而肖劲光从玩笑话里听出了真是意图,确实了得。

1940年年中,华北八路军主力部队展开了百团大战,有力吸引了日军主力,由此陕甘宁边区的压力骤减,日军对于黄河的进犯就逐渐减少了。

三、留守兵团河防作战胜利的原因

留守兵团自成立以来,在黄河沿岸先后与日军交战七十多次,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同时为我军积累了宝贵的渡河作战经验。总结黄河河防保卫战胜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河防部队贯彻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

在坑道和土工作业的基础上修建并改善、加固河防工事,这是河防作战最可靠的依托,二战区长官阎锡山派来的视察大员说:这些工事修的好,是真正的、稳固的国防工事。与此同时,河防部队还发扬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优良传统,将工事修筑要领和防御作战的特点写成文章,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向全军介绍经验;

其次,河防部队与友军积极配合打击敌人。

河防部队的成功,离不开友军的协助,查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河防部队打仗惯用的手段是正面攻击敌人的同时,让友军或地方游击队侧后迂回偷袭敌人。这充分体现了八路军各部队和地方部队同心戮力抗敌的高尚品质;

第三,河防部队积极发动群众提供情报,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进犯我黄河防区的日军,其主要依托是汾阳、离石公路,从这里出发到黄河沿岸,时间很短,补给很迅速,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因此我河防部队就需要一张高效又严密的情报网,随时能够获取敌人的动向,而能够迅速获取敌情、建立情报网的前提是当地的人民群众支持八路军。

抗战中,八路军留守兵团虽然没有去第一线打击敌人,但他们在陕甘宁边区保卫中央、巩固黄河河防、剿匪、进行大生产,还创办学校为前线培养军政干部,可以说是功莫大焉。

党中央和毛主席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功绩,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中,原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获得大将军衔,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警备团干部张达志、陈先瑞、文年生等均获得中将军衔,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