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彭德怀的性格对他个人军事生涯与最终结局有何影响?作者/张雄文
2014年1月,纪录片《微观战场》摄制组对张雄文进行了访谈,以下为其中“宜川战役”一集的部分访谈内容。
1、问:从资历与战功上来讲,彭德怀在诸多中共将领中有何独特之处?毛泽东对他有什么具体评价?
答:彭德怀在中共军队中资历老。1928年7月他领导平江起义后,便将一个团的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自己担任军长,当时红军军一级建制的队伍尚不是很多。
不久,彭德怀辗转率部上井冈山,尽管一路频繁作战消耗,人数已不多,仅有区区数百人,却是继毛泽东、朱德之后第三个带自己部队上井冈山的人。他随即被任命为红四军副军长,当时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前委书记。
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与彭德怀分开活动后,彭德怀又重新亮出红五军的番号。1930年6月,红五军又与红八军会合,合编为红三军团,他担任军团总指挥(军团长)。
红三军团和林彪的红一军团,是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并列的两支劲旅。这一时期的彭德怀和林彪,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的左膀右臂。
长征途中,原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朱德被张国焘“裹挟”南下,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分开行动,不久张国焘又另立“中央”。
彭德怀临危受命,开始出任方面军最高军事职务,担任过陕甘支队司令员(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下辖红一军团和红15军团)。
长征后期,经过长时间波折的红军三个方面军最终在甘肃会宁会师,毛泽东重新设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彭德怀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身份,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原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担任)。
不久,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部,彭德怀又以其红军前敌总指挥的履历,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超过因张国焘分裂变故而地位下降的原红军前敌总指挥总指挥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仅居总司令朱德之下。
这一资历延续到解放战争,他又顺理成章成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尽管他的实际岗位只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但这一名义足以令其傲视群雄。
彭德怀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四个阶段的战役指挥,比林彪、刘伯承和粟裕三个野战军战役指挥员多出了一个抗美援朝,因而战功也可圈可点。
土地革命战争即红军时期,他在赣南、闽西的中央苏区是和林彪齐名的著名将领。他率领红三军团作战,战功卓著,虽然不如鄂豫皖和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总指挥徐向前,但在中央苏区除了林彪,已无人可以匹敌。
抗日战争时期,他以八路军副总司令的身份指挥过“百团大战”,虽然仅仅是一次华北各根据地各自为阵的大规模破袭战,主要目的是拔掉日寇的碉堡、据点,炸毁其铁路、桥梁、公路,与后来的大兵团运动作战不是一回事,但歼灭了日伪军45000余人,影响甚大。
1943年9月,他回到延安后,与刘伯承、林彪一样离开了抗日前线,始终坚持在前线的粟裕积小胜为大胜,才逐渐赶了上来。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与胡宗南周旋,以少胜多,取得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西北野战军人数不多。1947年10月时仅有7.5万人,1949年1月时页仅有15万人,直到不久毛泽东将中央军委直属的两个兵团18兵团和19兵团,划归西北野战军,才达到34万余人,但西北野战军最终歼灭了蒋介石军队51万人。
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在粟裕和林彪都因病不能挂帅的情况下,被毛泽东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出征朝鲜。尽管最终的局面是参战双方停止在“三八线”,但他的这一战功,在几个野战军战役指挥员中已超然独步,林彪、刘伯承和粟裕都没有这段经历。
毛泽东对彭德怀的评价是分阶段的,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军事上和政治上显然不同。
从军事上来说,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一个独特评价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说的是彭德怀勇猛的作战风格。
不过,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有两个特点。
一是毛泽东评价时,彭德怀指挥的是一次战斗而非战役,而且规模不大。
1935年10月,彭德怀在陕北吴起镇歼灭尾追的国民党骑兵一个团,击溃三个团,俘敌700人,缴获战马近千匹。这一战斗,与彭德怀之前与之后歼敌数千、数万的大兵团作战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谋略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毛泽东后来不承认写过这一诗句。1957年2月15日,他给《东海》杂志写信,回答求证这首诗的编辑说,“记不起了,似乎不像”,“那几句不宜发表”。
2、问:彭德怀的性格对他个人军事生涯与最终结局有何影响?
答:彭德怀的性格优点和缺点分明。对他的作战指挥来讲,形成了勇猛顽强的风格,但是粗暴、喜欢发脾气,对上级和下级都有点不顾及对方的自尊心,直来直去,因此容易误伤人,让别人难堪,多数人受不了。
毛泽东曾说他10个元帅9个搞不好关系(除了他本人外),10个大将也有9个搞不好关系(除黄克诚外),指出的也正是他这一弱点。
因而一旦受到批判,遇到粟裕这种不打击报复的人还好,多数人便会群起而攻之,同情他的人很少,所以最终结局也很凄惨。(本文选自《眼底吴钩:说不尽的粟裕》,东方出版社2016年10月版,作者张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