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人物首页 频道列表

李天柱:出生于湖南耒阳的红军军长 牺牲时没留下照片

2019-03-14 07:2275930

李天柱

(原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红八军军长)

李天柱(1898-1937),汉,湖南耒阳人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黄埔军校毕业,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开辟了赣南、闽西、湘赣革命根据地,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春江铺阻击战、五次反“围剿”、谢坊伏击战等。1937年春率红24师4个连向广东东江方向突围,4月在江西寻邬(今寻乌)战斗中牺牲。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2师师长。

人物生平

李天柱,别名振湘,号挽天,中共著名红军将领,著名革命烈士,历任武汉工人纠察队队长、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第二纵司令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湘东南独立师师长、中共河西(湘赣)临时总前委委员、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军长、湘赣省委委员、湘赣军区副总指挥兼第一指挥部指挥、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中共湘赣省委妇委会书记、粤赣边军政委员会委员。
1899年李天柱出生于清末一位武秀才之家。幼年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人,曾读于私塾,爱好武术。
1920年考入耒阳县耒城花萼小学。
1922年毕业后,到耒阳县遥田乡石仙坪小学任教师,因看不惯当时社会的腐败,后毅然弃文从武。
1925年秋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工兵科)第四期学习,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认真阅读马列主义书籍,与同乡李汉藩等进步学生创办《耒阳新潮》半月刊,以挽天的笔名,发表了《为十月革命敬告被压迫的中国民族》的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呼吁中国人民效法苏俄,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任初级军官。
1926年夏,随叶挺先遣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任叶挺先遣独立团排长。在汀泗桥战斗中身上6处负伤。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学习。还曾担任武汉地区工人纠察队中队长和大队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排长,武汉工人纠察队队长。汪精卫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转入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长,并随部参加南昌起义。随起义军南征广东潮汕途中,在汕头再次作战时负伤,送到香港医治,伤愈后返广州,在三河坝同朱德取得联系,到所部任营长,不久,朱德派他回耒阳组织农民武装斗争,从事农民运动。
1928年1月率随部参加湘南起义,在耒阳组建农民武装,在工农革命军配合下率农军攻克耒阳县城。3月,成立苏维埃政府,他被推选为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曾指挥春江铺阻击战。立即组建县赤卫大队,并在全县普遍建立区乡赤卫队,率赤卫队在本县哲桥、三益、春江铺一带阻击进犯之敌。在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中初显军事才华,指挥耒阳县3000农军收复县城。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营长,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数十次反“围剿”作战。
1929年1月率部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根据地,在大柏地战斗中负伤,留东固养伤。后在赣南红军中任职。 1930年1月任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纵队长、纵队司令员,指挥部队配合伍中豪所率的红四军第三纵队,歼敌郭凤鸣部于长岭寨,攻克沙塘湾土围子,杀得敌人胆战心惊。参加了在瑞金大柏地全歼敌两个团和进占长汀、兴国、宁都等一系列战斗,并率部参加文家市、围攻长沙和攻克吉安等战斗。10月,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担任赣南红军学校领导人。
1931年春调往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包括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任湘东南独立师师长,率部连克资兴县保安团和永新县挨户团,并攻下两县县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湘赣革命根据地,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著名红军将领、湘赣红军元老。3月底任中共河西(湘赣)临时总前委委员,协助滕代远统一指挥红七军、红二十军和湘东南独立师,配合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8月,任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9月底,率部抵永阳镇歼国民军一个团,俘1000余人。10月,选为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
1932年1月,任湘赣军区第一指挥部指挥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部艰苦转战,在数十次的激烈战斗中取得了辉煌战果。1932年2月1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中共湘赣省委召开了湘赣独立一、三师誓师大会,独立第一师与独立第三师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李天柱任第八军军长(为肖克上将为第八军军长的前任,代政治委员兼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王震上将)兼独立第一师师长,并被增补为中共湘赣省委委员。同时湘赣军区宣布成立,由张启龙为军区总指挥,李天柱为副总指挥,甘泗淇为政治委员,戈勇为参谋长(后叛变),陈韶为政治部主任。不久任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并兼湘赣军区副总指挥、第八军军长、第一指挥部指挥。在反国民党军“围剿”中,率部参加攻打安福、永阳、酃县(今炎陵)、永新、茶陵、攸县等战斗,巩固和扩大了湘赣苏区。5月率部攻克茶陵县城。6月,蒋介石调动12个师的兵力,围攻湘赣苏区。为牵制国民党军,防止国民党军南下,减轻对红一方面军的压力,红八军与红三军团从两翼攻击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湘军。李天柱先率红八军攻击网岭国民党军,获胜后,续取攸县。同时,红三军团也占领了桂东和汝城,其先头红七军逼近酃县之水口,从两翼夹住国民党军,有力地保证了红一方面军在粤北南雄县地区击溃粤军20个团的战斗。8月,李天柱又率部运用游击战术,施一石二鸟之计,歼灭攸县东塘国民党军一个团并歼敌保安团400余人,俘200余人,缴获了大批枪弹。随后,李天柱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引国民党军入瓮的办法,率部在茶陵高城地区歼国民党军第三七八团,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9月在永新击退敌一个师对中共湘东南特委的进攻。接着,李天柱率部参加攻打分宜的战斗,负重伤离队休养治疗。不久,兼任中共湘赣省委妇委会书记。
1933年春,因对当时一些“左”倾错误军事指导思想提出不同意见而受到排挤,莫须有的罪名,被安排到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改任红军大学第四分校教育长。指挥地方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围困国民军进攻莲花县的六十三师,策应中央红军作战。同年秋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王明“左”倾路线在苏区推行,他因坚持原则进行抵制,被调离部队,到红军大学“改造思想”,改任红七军团十九师五十五团团长,降职使用。他不计较职务高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在寻淮洲军团长的领导下,英勇顽强地作战,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11月22日率部参加谢坊伏击战获胜。
1935年2月奉命率红24师4个连,进至寻(邬)南游击区,并向广东东江地区发展。4月初,转至安远、寻邬南部地区与罗屏汉部游击队会合,任粤赣边军政委员会委员,后率一个大队在当地游击。6月,李天柱率部突围,经一路拚杀,部队损失很大,仅二三十人到达江西寻邬县南部,最后因敌我部队实力悬殊在江西寻邬(今寻乌)突围战中牺牲,年仅36岁。

光荣牺牲没有留下照片的红军军长,他的政委官至国家副主席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红军有好几块大的革命根据地,比如赣南闽西的中央苏区,比如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彭德怀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再比如徐向前任总指挥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贺龙领导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大的革命根据地,就是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那是毛主席开创的吗?

(惨遭敌人杀害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方志敏)

没错,可是后来毛主席撤离了井冈山,开辟了中央苏区,留在井冈山周边的红军开辟了湘赣革命根据地。说起这些,就不得不一个人,一个优秀的红军高级指战员。

他就是李天柱,毕业于黄埔四期。李天柱自幼父母双亡,是哥哥嫂子把他养大的。没娘的孩子早当家,李天柱刻苦攻读,在家乡当了小学教师,1925年,他弃文从武,考入黄埔军校。

毕业后,李天柱加入叶挺独立团,担任独立团排长。抱定了为穷人打天下的决心,李天柱作战非常勇猛,仅汀泗桥一战,他就6次负伤。在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李天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李天柱在贺龙的部队中担任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李天柱回到湖南耒阳闹革命,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并担任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

(红军时期的朱德)

1928年4月,李天柱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后来,毛主席离开井冈山开辟了中央苏区,李天柱则留在湘赣,开辟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并担任湘赣省委军委书记,红八军军长。

红军主力长征后,李天柱仍然留在根据地坚持打游击。1935年2月,李天柱在战斗中牺牲。李天柱是红八军军长,他的政委是大名鼎鼎的王震。

(王震和萧克)

李天柱牺牲后,萧克担任红八军军长。在萧克、王震的领导下,红八军演变成了赫赫有名的红六军团。萧克、王震都是开国上将,王震后来还官至国家副主席。

可歌可泣的李天柱军长,像无数牺牲的革命先烈一样,连一张完整的照片都没有留下。只是在建国后陈毅元帅的《回忆三年游击战争》中被提到一笔,他是党和人民军队的优秀干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