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4月份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联合国和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2023-05-17 17:1230700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4月份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提升,服务业和消费恢复较快,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外贸韧性持续显现。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积极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增长43.8%;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增长”和“加快”在4月份经济数据发布中频频出现。

“在经济恢复好转、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4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明显,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付凌晖指出。

随着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居民消费倾向逐步提升,尤其服务性消费明显改善,市场销售持续扩大。前期受到压抑的服务需求继续释放,服务业增势较好,保持较快增长。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明显,服务业整体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均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

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在逐步增加,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继续下降趋势。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

创新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产业升级发展、数字技术应用拓展,绿色转型深化的效果不断显现。1至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网上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至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至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绿色产品产量增长较快,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5.4%。

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总体上回落。如何看?未来趋势如何?

“当前价格低位运行主要是阶段性的,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总的来看,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付凌晖表示,从CPI的情况来看,CPI走低主要是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一是食品价格的回落,二是能源价格降幅扩大,三是国内部分耐用消费品降价促销,四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

尽管受到阶段性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保持平稳,市场价格形势总体稳定,4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与上月涨幅相同。付凌晖指出,目前0.7%的涨幅和疫情前相比还是偏低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务需求仍在恢复中,相关价格涨幅跟过去相比偏低。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价格涨幅回升,带动服务价格涨幅有所扩大。未来随着服务消费需求带动增强,价格回升也会推动核心CPI涨幅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从下阶段情况来看,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但总的来看,价格涨幅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付凌晖告诉记者。

经济稳定恢复有积极因素支撑

“从4月份当月情况来看,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多数有所加快。下阶段,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有积极因素支撑。”付凌晖具体分析了对经济稳定恢复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就业形势整体改善,消费和服务业企稳回升,有望成为二季度经济向好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随着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常态化,劳动参与率稳步提升。在这种条件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还呈现一个下降态势,说明就业趋势在改善向好。尤其是25到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前已经低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下阶段,随着稳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就业稳定改善,有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也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

二是消费拉动有望继续显效。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居民消费倾向逐步上升,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下阶段,各项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新消费模式不断拓展,消费回升态势有望持续,将带动经济整体好转。

三是服务业支撑作用得到彰显。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恢复,接触型服务业恢复加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升。下阶段,服务业恢复向好态势有望持续,将发挥对经济回升重要支撑作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也会进一步落实落细,有利于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对于经济恢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清醒认识。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付凌晖强调。



联合国和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什么信号?

2023年05月17日 16: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7日电(记者 李金磊)恢复向好的中国经济,正赢得更多“信任票”。

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后,联合国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纷纷上调,成为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保持乐观的生动注脚。不断向好的中国经济,也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联合国和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当地时间5月16日,联合国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3%,比1月份发布的上一份报告上调了0.4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测,报告从此前的4.8%上调至5.3%,大幅上调了0.5个百分点。

此前,IMF发布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继续成为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报告认为,在中国经济重新开放的带动下,亚洲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据预计,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达34.9%。

对于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原因,联合国和IMF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消费的复苏。

IMF认为,尽管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疲软,来自中国的消费激增正在推动整个地区的增长。

联合国经社部全球经济监测处负责人拉希德表示,中国的第一季度零售非常强劲,超出了很多人预期,零售从第一季度直到现在依然强劲,此外服务行业也表现非常好,与此同时房屋销售也出现了反弹,特别是新房销售。

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1-4月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8.8%,增速比1-3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

中国消费复苏带来正外溢效应

根据IMF估算,通常情况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带动亚洲其他经济体平均增长约0.3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中国消费活力进一步彰显,助推经济快速步入复苏轨道。这种复苏也将为亚太地区经济体带来正外溢效应。”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说,与过去主要由投资需求带来的溢出效应不同,这次溢出效应将更多体现为中国在消费和服务业方面的需求增加,且更为强烈。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整体上恢复向好,特别是前期受到压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快速释放。

随着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旅游、观影活动增加,相关消费明显扩大。4月份,餐饮收入3751亿元,增长43.8%;营业性客运量成倍增长,电影票房也大幅增加。

今年以来假期期间,旅游出行、外出购物、住宿餐饮等消费非常火爆,“五一”假期期间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相比,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中新财经指出,随着疫情影响消退,4月份消费延续了一季度消费恢复性的势头,再加上去年4月份消费基数比较低,基数效应的影响,造成了消费增速的大幅抬升。

中国的通胀率低于其他很多主要经济体

联合国报告还显示,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利率上升和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前景仍然黯淡,世界经济仍面临长期低增长的风险。

拉希德认为,中国的通胀率低于其他很多主要经济体,而且财政基础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很大的空间对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CPI同比涨幅总体上回落,4月份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个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不存在通缩情况,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中国国家统计局认为,目前,价格低位运行可能会持续,但总的看是阶段性的。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恢复整体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依然较高,货币紧缩政策还在延续,近期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危机问题逐步显现,全球金融稳定形势面临新的挑战,这些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认为,下一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需求进一步回暖,市场信心增强、预期持续改善,基数效应逐渐减弱,物价运行有望逐步恢复至近年的平均水平附近。

分析认为,随着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前期受到压抑的一些经济活动会逐步修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显现,中国经济运行会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