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人物首页 频道列表

毛泽东逝世前做了什么 让中美关系稳定了四十年?

2020-09-09 17:00552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

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已经下台的尼克松受毛主席邀请访华就较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而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主席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笔者对其来龙去脉现做一个叙述,和读者一起揭开其中的内幕,探询其中的秘密。

毛主席邀请尼克松访华,并亲自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

1972年6月17日,5名男子因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器而被捕,其中一人是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成员。尼克松虽以压倒优势连任总统,但“水门事件”越闹越大,最后,大陪审团把尼克松定为“水门事件”的同谋者,要求尼克松交出有关录音带。尼克松虽然一直否认自己参与策划“水门事件”,但有口难辩,他将面临被国会弹劾的威胁。不得已,尼克松于1974年8月9日辞职,由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

尼克松被迫辞职后,带着落寞和疲惫回到加利福尼亚。两个月后,当尼克松因患静脉炎住院时,毛主席亲自打来了电话。毛主席通过翻译告诉尼克松,他认为尼克松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还说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尼克松来访。这让心绪不佳的尼克松感到无比温暖。

1975年8月中旬,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黄镇给尼克松带来了毛主席语气更为迫切的邀请:如果尼克松的身体状况允许的话,毛主席希望尽早见到他。这个邀请使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的愿望更加强烈起来。他马上给国务卿基辛格打电话,说只要福特不反对,他就准备于9月份动身前往中国。然而,基辛格认为,如果辞职不满一年的前总统在福特本人访华之前就再度访华的话会让新政府很难堪。尼克松觉得基辛格的话很有道理,便同意再等一段时间。不过他向基辛格暗示:这种等待不会太久。

基辛格深深理解尼克松的心情,他从中斡旋,很快取得中国方面同意。1975年12月1日,福特抵华,开始了为期4天的访华之行。12月2日下午4时15分,毛主席会见了福特一行。此时的毛主席虽显老态,然而思维敏捷。对福特此行,中国政府方面在欢迎的同时也表现出些许冷淡,因为福特对苏联的态度值得玩味,尤其是不久前福特与苏共中央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紧紧拥抱,更对比出中美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进度缓慢。因为当时中苏关系仍处于冰冻期,在这一背景下,尽快邀请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与尼克松一直保持着接触。在尼克松尚不能立即动身的情况下,中国邀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访华。

12月29日凌晨,朱莉和戴维飞抵北京。到北京后46小时,即距1976年元旦来临不到1小时之际,毛主席就会见了朱莉和戴维夫妇,地点在毛主席的书斋里。在寒暄的时候,毛主席端详着他俩,问:“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了?”“好多了。”朱莉回答。“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说过还要爬长城呢!把这个话转告总统先生。”戴维插话说:“他已经不是总统了。”“我乐意这么叫他。……”毛主席转而对朱莉说,“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我这句话,可以登报。”他补充说。戴维沉吟道:“现在,在美国,反对我岳父的人很多,还有人强烈要求审判他。”“好,”毛主席说,“我马上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然后加重语气说:“马上。”

毛主席把双臂放在沙发的扶手上,对朱莉说:“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毛主席重复了他对尼克松的邀请。当中方陪同领着这两个青年走向门口的时候,毛主席同他俩一道走了几步。这是他近来接见外宾时都没有做出过的行动。

接待尼克松访华的规格和1972年一样

朱莉和戴维离开中国后不到一个月,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公告》,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访问4周年之后,再次访问中国。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这一消息不但轰动了美国,而且引起世界瞩目。因为美国总统福特刚刚于1975年12月1日至5日访问了中国,不到2个月,为什么中国政府又邀请这位“不光彩”的前总统访华?此时的尼克松不过是一介平民,毛主席为何要大费周折邀请他来访华?1976年又是美国大选年,2月24日福特将在新罕布尔州共和党预选中争取候选人资格,为什么中国政府安排尼克松于2月21日到达北京?对此,人们产生了种种猜测。合众国际社2月22日电称:中国总理周恩来已经逝世,华国锋“出人意外地被任命为代总理”。因此,邀请尼克松夫妇访华的决定必然是毛主席作出的,也只有毛主席才会作出这种“谁也想不到”的决定。然而,尼克松访华的活动却使福特政府如坐针毡,因为此时总统竞选活动正处于关键时期,政府内的许多人认为尼克松的访华行动会给现任总统福特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但卸任后的尼克松已经是平民身份,他们也不好限制其自由,所以虽然不满也无可奈何。1976年2月21日晚10点16分,尼克松乘坐中国政府派到美国的专机到达北京。新任命的代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长乔冠华、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等几十名高级官员迎接他。

尼克松下榻在18号国宾馆(钓鱼台),这与他4年前做为总统来访时的安排一样。第二天,中国政府为他举行国宴。一切都和4年前一模一样:一样的布置,一样的尊敬,一样的礼仪,就连餐桌上的十道菜也和当年一模一样。宴会后的第二天上午,尼克松去拜访了毛主席。后来,在回忆录中尼克松介绍了当时的情形:“1976年我再次到中国访问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已经严重恶化了。他的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哝声。但是他的思想依然那样敏捷、深邃。我说的话他全能听懂,但是当他想回答时,就说不出来了。他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不耐烦地抓起笔记本,写出他的论点。看到他的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难受。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为这个国家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震颤性麻痹症的袭击使毛主席的动作全部僵化了。……在我们会晤结束时,秘书们把他从椅子上扶起来,搀着他陪我走向门口。在电视灯光和摄像机要记录我们最后的握手时,他却推开了助手们,自己站在那里向我们告别。”

他们的会谈进行了1小时40分钟。会见结束时,尼克松送给毛主席一只由已故美国烧瓷大师博姆烧制的瓷熊猫,毛主席则以绿茶代酒为他干杯。

毛主席同尼克松干杯时的照片

按多年惯例,毛主席会见外宾时不让外国记者在场。外国媒体立即根据新华社的上述消息发出电讯,并转发了照片。美联社称:“毛泽东主席今天中午会见了理查德·尼克松,使这位前总统重温担任总统极盛时期的情景。”路透社称:尼克松同毛泽东“进行了1小时40分钟会谈”,“只比福特总统去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10分钟。”美国三大电视网也迅速播放了中国摄影师拍摄的《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彩色纪录片。会见后,尼克松回到宾馆,向接待人员兴奋地说:今天能同毛泽东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广泛的交谈,感到非常愉快。他说:“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龄,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锐,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仍如此关切注意。历史上何去何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平民尼克松应邀访华,引来世界舆论的瞩目。

以后的两天里,尼克松主要是与华国锋继续会谈。华国锋和其他的中国领导人一样,不满意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展缓慢。

由于其他美国人都没有会见过华国锋,因此,自从华国锋在机场迎接了尼克松,并花了近9个小时与他会谈之后,尼克松的行踪愈来愈引人注目了。虽然美国政府强调尼克松只是以平民身份去中国访问,但是,他们却越来越希望了解尼克松的访华内容。最后,基辛格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当然希望了解尼克松此行的性质与结果。”这与他和福特在过去两周里所说的调子显然不同了。中国政府安排尼克松尽可能多地参观浏览一些地方。于2月29日下午乘中国政府专机离开广州回国,从而结束了这一举世瞩目的中国之行。

尼克松第二次访华半年后,毛主席在患病后经过多方医治无效,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

9月14日,《人民日报》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为题,刊载如下内容: 新华社1976年9月13日讯 圣克利门蒂消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9月9日就毛泽东主席逝世发表声明。  声明说:“毛泽东主席逝世了,终年82岁,结束了他毕生的长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思想坚定的人,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几天。”  “我对于他不仅对本国人民的问题,而且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都有深刻的了解这一点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们在那时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  “在今年2月2日(按:应为23日)我最后见到他时,他再次表现出了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

毛主席为何在逝世前千万百计邀请“下台总统访华"?

可以说,因丑闻被迫辞职的尼克松,突然从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沦为了一介平民,受史上最严重的丑闻影响,他本应从此淡出美国的权力中心而被人遗忘。但是,在共和党已经将其抛弃,周边人都已众叛亲离之际,周恩来和毛主席先后致电,力邀尼克松访华,全世界也看不懂中国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说实话,别说外国人看不懂,就是中国人自己也不懂老人家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毛主席逝世两个月后,1976年11月美国举行了大选。当时的国际形势: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如果主张“亲近苏联人"的福特当选,那么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将十分险恶,苏美联合夹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致命威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人们普遍认为,在职总统福特享有种种有利条件,定能赢得大选,结果却是他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卡特。

有人分析,这与毛主席破格邀请美国“不光彩的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有关。还有人说,尼克松来华,苏联也不信任美国了,这是毛主席给美苏之间的”离间计“。

不管怎么样,卡特上台后,进一步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改变了福特政府的对华政策,“认为中美关系稳定,有利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同苏联竞争,从美国战略地位考虑,美中关系正常化是十分可取的”。

经过双方努力,两国政府于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这为尼克松访华以及同毛主席的会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毛主席邀请尼克松访华,此举在化解美苏联合夹击中国之余,还使中美关系稳定四十余年!乃是外交史上的又一次神来之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